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15-05-30张丽
张丽
摘 要: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己教育自己”为目的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就永远不会是全面的。因此,传统的无法全面顾及大学生自我教育发展需求的大学教育必须向现代教育转型,一次性学校教育必须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积极性等特点的自我教育的培养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步骤,成为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客观化要求。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冉乃彦在其专著《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中指出:“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人类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早已被教育界所熟知和认可。美国的一位校长曾经说过,自我教育的故乡在中国。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优秀传统,自我教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是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是从内开始的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孔子提倡“内自省”“内自讼”,“仁”是标准的自我修养,更是心的锤炼,是一种内心的反省与自我的提高。孟子提倡性善论,他认为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良知”和“良能”加强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向善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最好的教育,永远是通过率先垂范、身教言传的熏陶和感染来影响和启发学生,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正所谓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学生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可以自动自发、自我省察、自我成长。这样受教育者才能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的水平。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一个人感到幸福,那么,自我教育就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捷径。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全世界提出来一个关于教育主体的深刻命题:“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无法全面顾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大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一般仍处于主导地位,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内在的教育力量和参与意识被极大压抑。同时,在单向传递信息的号召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的灌输, 强调认知教育,道德的内化机制无法真正顾及,对大学生的实践体验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缺少完整有效的激励、鞭策、约束机制和具体的措施。同时传统的德育往往更多地强调其政治功能,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并且一般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顾及,容易使德育趋向于简单化、枯燥化、平面化。在这种教育现状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提升的空间是很有限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缺失,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目标和规划;缺乏独立规划自己课余生活的能力,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社交过程中缺乏理解、尊重和宽容,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情绪的控制上处于被动状态,容易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支配;在意志品质方面,很多大学生缺乏坚定性和独立性,面对挫折时意志薄弱,抗击打能力差,甚至自暴自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大学教育和大学生个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教育必须向现代教育转型,一次性学校教育必须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积极性等特点的自我教育的培养正在成为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步骤,成为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客观化要求。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骨干力量的大学生们,从跨入大学校门那天起,思想和精神上就多了一份“成人”的责任感和作为“成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憧憬,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应该主动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更希望能远离家庭的束缚开始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可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使得他们已经在生活和精神上养成了很顽固的学习和生活惯性。虽然他们有与一切恶性惯性彻底决裂的冲动,但是,冲动过后,在心理上仍然难以摆脱对家庭、学校和教师的依赖。就像一只已经被剪断了翅膀的小鸟,想要重新飞上天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是,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强烈冲突,为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上制造了很多的障碍。同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们怀着对大学生活和青春的无限憧憬闯入现实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对他们来说很可能就是当头一棒。接下来将会面对的挫折和失败可能会让他们坚强,也可能会使他们失望、迷茫甚至放弃追求自我,从此收起梦想的翅膀“低调”做人。此时便是大学生开始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契机。
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在个人成长遇到瓶颈时能对生活保持清醒认识,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矛盾和困惑。在正确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自我教育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个人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生活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然后再付诸行动。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量身定做科学的学习方案,不仅能使他们利用好大学这个黄金时间段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从而终身受益;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修养,这是大学生成为具有现代品德成人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大学期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而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更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现代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有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许多品质,如恭敬、宽容、诚信、勤勉、感恩等。虽然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可是自我教育却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个体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内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从而能全方位地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这也是使自己未来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次,加强自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与市场经济、开放社会、网络时代及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是以现代思想、观念、现代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为特点的对主体意识的强调。现代的大学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凸显人的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少了大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否则现代教育观念只能成为口号。同时,现在的各项教育改革都应将重点工作放在如何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上性。
现代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要根据新世纪的新要求来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能力。我们正处于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核心。2011年1月,温家宝同志就《对我国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批示中指出: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改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最后,自我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愈来愈宽广,为自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自主自立的自我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单一发展模式,使经济导向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向多维、多向、多极转变。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作为必将迈向市场的主要群体,要应对市场经济的各种需求,就要具备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自我教育所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主动性和调节性正好适应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主的择业模式对新时期的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自己的命运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去思考、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更高的层次上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发展的要求。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颠覆着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已经全方位地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大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是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相互混杂,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在当前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下,一些在中学阶段因为高考的压力和家长的监管,没有机会全面、自由地接触网络的大学生,在充满了诱惑的虚拟网络面前逐渐丧失了基本的辨识能力,甚至完全被网络控制,沉湎其中,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网络越轨行为,如患上网络孤独症、网恋、网络攻击、网络盗窃和诈骗等。在庞大、纷繁、复杂的网络围攻面前,大学生们要达到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利用的目的,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增强辨识能力,提高免疫力,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如此,在被称为“信息万花筒”的网络面前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从网络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促进自己的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在科技革命、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网络社会、知识经济、市场体制、多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特别强调个体终身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时代。每个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自我教育能力已经成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开拓未来的自我发展空间的重中之重。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当代人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我们的高校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环境,促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就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保证教育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韦 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贺乐凡,周韫玉,黄泰山.自我教育——教育的至高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 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5]陈剑光,胡弼成.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03)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