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2015-05-30朱新产
朱新产
[摘 要]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互补优势,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创造出多样性的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优化网络资源,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学习和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探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及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60-02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交互性等显著优点为教育创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习资源无限扩大。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重心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效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1]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理论基础,能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和应用价值,使创新教育更加形象直观,能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提高学习效率,有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整合信息技术的优势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与教”、“学习环境”和“认知工具”理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结合人力资源、课程内容及现代信息资源、技术和方法,整理、组合学科教学的资源、要素和环节,在整体上进行相互融合与优化,从而产生聚集效应,实现课程教学任务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方式。[2]其优势特征是利用信息化处理课程教学内容,使之转化成有效的学习资源;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信息化环境,灵活、有趣、真实的展现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现代信息加工工具能够有效重新建构学习的知识。网络环境,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这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还融合了高新技术与现代学习理论,创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皮亚杰(Jean Piaget)用同化、顺化、平衡等过程表征认知结构建构的机制[3]:学习者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意义建构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外界环境的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知识传递者来说,“传”是使命,更重要的是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因此,学习经过“协商”和较长时间的磨合,经过较多次数的反复,才可能达成共同表述。由于外界环境复杂多变,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的意义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理解也是各异的。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个人独特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不止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特定反应,而且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等首先提出教学模式,[4]即综合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体探讨教学环节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从宏观上动态地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领域,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教学结构模式直接反映出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5]在网络环境下,应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素质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其渗透在整个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1.情境创设型教学模式,即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的特定教学情境。教材是基础,根据外界情况和生活实际利用课堂教学资源,选择贴近社会现实的、典型的、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透过特定的语言,全面地虚拟仿真现实情境,真实地反映外界环境和生活实际,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自主地同化、索引和探索当前所学新事物的多元化整体结构及系统交互的作用与功能,形成新知识、新观点。从对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和理解,达到自主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创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途径。
情境创设教学以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情境材料有新奇感,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索、发现、创造兴趣与好奇心。循循善诱地设计多样性问题,用问题去叩开思维的大门,能在质疑和解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自主协作型教学模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引导学生确定主题目标,灵活地选择研究主题,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自主协作型教学模式以分组协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交流是协作的基础,关键是确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选题。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化环境,以其信息的多渠道性、综合性、多向性的特点,敞开交流和沟通,通过问题、课题、联想、方法、比较质疑等方法,驱动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深化主题内容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精神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网站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建构自主探索基础上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多个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学习者能比较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群体共享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可以实现不同观点的共鸣、补充、修正,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环境、搜索引擎、专题网站、资源库是进行深入研究的丰富信息资源,可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素材加工、整理和信息交流,利用网站制作工具制作专题网站。
四、整合信息技术的原则与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习惯、情感等得到发展,能促进学生能动性、合作性的发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其重要的基本原则有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的个性化。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逐渐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转变传统陈旧的课堂讲授模式,形成新型的基于自主的以问题探究学习为首的自学辅导模式,或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协作讨论式学习。2.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交互性,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多向互相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向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过程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是教学系统内各要素主动协调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其优化了教育结构和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益。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同时,它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应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能丰富和谐学科教学的各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认知和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实现学科教学的突破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形成新型的教学媒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它提供了具体、形象、逼真、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与他人协作的作风,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和超文本特点,能创造出优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互联网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以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对知识库和资源库进行组织,特别适合于自主探索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发现。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建构了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营造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信息能力培养的最佳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牛立萍.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J].硅谷,2010(21):119-120.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http://baike.sogou.com / v1096
6957.htm.
[4] 布鲁斯.乔伊斯[美].教学模式(第8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http://baike.sogou.com / v79816
8.htm.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