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物流发展问题探析
2015-05-30何文杰
何文杰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其次论述了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再次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合理、城镇资源利用效率低、城镇化率不均衡、城镇化质量不高、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物流;发展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1.010
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城镇化的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具备,但推动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镇建设的诸多方面[1]。目前湖北省城镇化的条件也已渐成熟。
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2]。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要改变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应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
发展新型城镇化可以从物流资源入手,强化物流支撑作用。物流对城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作为第三产业,物流服务业对城市商贸、电子商务、工业企业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从社会流通角度来看可以有效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②对城市经济贡献大。根据《2014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8%。③城市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和配送能力。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湖北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相互支撑。
2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
2.1 城镇人口比重增长加快
根据湖北统计年鉴数据,湖北省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46.00%上升到2013年的54.51%,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乡村人口比例整体上减少。这说明了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
2.2 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
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制约了城镇的扩张和城镇功能的形成和发挥。201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874.15亿元。目前工业化带动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通过“两圈一带”区域产业辐射和扩散效应,助推了武汉城市圈及其周边地域城镇化发展。
2.3 城镇发展规划較为合理
城镇布局充分考虑到了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求,突出了“一主两副”,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城市[3]。在中小城市发展方面,湖北择优培育地区重点镇,引导城镇特色发展。2011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特色镇的襄阳黄集镇已初步形成以外向型企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副食品加工为基础的多层次工业体系,是鄂西北地区乡镇企业发达的重点乡镇之一。
2.4 新型城镇化物流资源优势明显
湖北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将发展辐射全国的中部商贸流通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在城镇化建设中,湖北省基本形成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4]。湖北重点建设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武汉天河空港物流园、襄阳现代综合物流园、襄阳余家湖能源化工物流园、宜昌花艳综合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物流园区,这些物流园区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发展。
3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3.1 城镇规划不合理
城镇化规划制定与实施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各地的城镇在建设方面出现趋同的现象,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在规划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大城市因其“城市病”无法将已聚集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发展受到制约;小城镇全省各异,分布广阔,小城镇发展水平低。武汉市区位优势明显,但是核心经济的集聚效应缺乏导致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规划不合理还表现在部分城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城镇建设[5]。
3.2 城镇资源利用率低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湖北很多城市土地资源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镇发展的用地矛盾。一些城镇的土地闲置率甚至高达50%以上。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反映了城镇化发展存在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配置的不经济。另外,在城镇化过程中,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农民工进城后却不能落户定居与过多地享受城市福利,不能享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农民的总体素质与农民市民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
3.3 城镇化率较高但发展不均衡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51.83%,除了东部沿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四个直辖市以外,湖北省城镇化率要高于其他省份。从城镇化水平的分布情况来看,城镇化率45%以上的县市只有20个,而超过半数地区的城镇化率在35%以下。湖北省城镇化主要聚集在武汉周边地区以及“襄荆宜”高速公路为轴的地段中心城市周围,武汉市城镇化率达到66.09%,远远高于其他市县,宜昌市和襄樊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44.5%和46.7%,鄂西山区尤其是恩施地区、鄂东北大别山区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平均在20%以下。湖北省城镇化率呈现不均衡性。
3.4 城镇化质量不高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农民户口变市民户口,城镇规模和数量扩大。城镇化应该依靠的是地区产业的发展、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的完善等。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不包括大部分没有常住人口资格的农民工。湖北省城市服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明的积淀还不够好。
3.5 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城市物流资源要素指的是开展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物流网络中的运输资源、储存资源,突出的表現是城市道路交通及相关设施设备等线路资源,交通中转设施、城市货运道路枢纽、城市货运枢纽、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资源。城市物流在促进地区行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现有物流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进一步制约着城市物流服务水平的广度与深度。
4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4.1 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并严格实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要具备整体性、可扩展性,易操作性。强化对城镇发展的协调控制,解决好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切实解决城镇群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问题。新型城镇规划要同物流规划结合起来,物流规划要与城市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与地域结构、辐射半径与布局条件、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交通方面等方面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有利于该区域物流改善,有利于城市物流体系的形成的目的。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或因不合理规划造成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
4.2 提高城镇资源利用率
物流园区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部分中小城市物流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缺乏全局性统筹考虑。物流园区要明确发展定位以及盈利模式,要能够与城市建设规划、行业资源配置等统筹规划,避免物流资源闲置、资源利用不平衡等现象。在农民工方面,要不断完善针对农民工问题的政策体系。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安身、就业、生活问题,确保经济区域和行业有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这将能够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4.3 加快物流示范县建设
物流具有较强的集聚和整合能力,以物流产业为特色发展功能完善的小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各县域城镇的城镇化率,更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平衡地区发展和缩短与较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对县域城镇化发展起到样板和示范的作用。例如,河北霸州市胜芳镇不仅是全国有名的“家具之乡”,还是一个“钢铁重镇”,大小企业5000余家。物流产业在促进行业发展、活跃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4.4 打造物流型特色城镇
城市内的一些中小城镇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政府和相关应支持和鼓励在条件适宜的城郊地区尝试构建各类特色城镇。如武汉的花山生态新城建设,依托该地区的港口条件、产业优势及生态资源,打造武汉新港江南核心港区。2000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郢城镇在《关于支持郢城集镇建设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指导下,由大力发展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市场,借助于便捷的物流基础设施,使得城市建设有很大的改变。郢城镇以商贸物流业为特色,不但有利于招商引资,而且为新型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5 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群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应该合理规划大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镇的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体制健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相对发达,要促进城镇发展就要使城镇能够合理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其中物流设施设备对城镇的产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样城镇化水平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城镇化能够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与农业、工业、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5 结 论
本文从城镇化和物流支撑角度来论述新型城镇化以及物流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从物流角度找出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我们期待着在物流的推动下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有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47-52.
[2]项继权,袁方成.湖北城镇化的发展及政策选择[J].城市观察,2013(1):76-88.
[3]李家志.湖北宜昌城镇化路径选择与空间聚集研究[J].规划师,2012(7):100-104.
[4]田子可.浅析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现代化[J].商情,2013(1):176-177.
[5]郝华勇.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比较分析与提升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