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朱三松款竹雕松鹤人物笔筒赏

2015-05-30郝颜飞

收藏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竹雕竹刻小松

郝颜飞

朱三松,明代竹刻家。名稚征,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活跃于明末。出身竹刻世家,祖父朱鹤(号松邻),父亲朱缨(号小松),均以刻竹闻名,有“三朱”或“竹三松”之称。朱氏本为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徒,遂为嘉定人。

朱三松款竹雕《松鹤人物》笔筒,高10厘米,直径11.9厘米。为一段竹节雕成,圆筒状,平口,直壁。色似栗皮,色泽光润。笔筒以竹节处为底,顺竹壁刻成三短足。竹壁厚,作深浮雕及镂雕装饰。环壁而观,以松树和巨石分为两景,苍松下一老者昂首侧立,捻须观望(图1)。老人宽额丰颊,凤眼隆鼻,发髻上拢,面部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却生动地表现出了老人安详、宁静的神态。老人身着衣袍,宽袖博带,衣纹清扬,褶皱自然,线条简洁流畅。身后古松虬然,枝干似苍龙,针叶如车轮。老人目光所及前方松枝下,一仆脚踩石块,左手拉松枝,昂首,右手举盏似欲喂食枝上松鼠;另一仆双手托盘站在松树下(图2)。人物五官刻画细致,各有神情。再往前,以巨岩过渡画面,岩石留白处刻行草书阴文“戊午秋日三松制”,岩石壁下一仙鹤弯颈低首觅食(图3)。戊午年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笔筒雕刻技法剔透洗练,智巧兼优,所刻人物、景致与小生灵,工整而不呆板,细而不弱,繁而不俗,惟妙惟肖,细腻逼真。

笔筒为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中最迟出现者,乃为雅舍、书斋案几之陈设器具,为搁置毛笔专用。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笔筒材质多样,有瓷、玉、牙、紫砂、木、漆、竹等,竹笔筒尤其受到中国文人的崇尚。

竹雕在中国由来已久,到明代达到全盛时期。竹子是中国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植物,因其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竹象征的高雅品格和坚贞精神,历来为国人所尊崇,北宋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韧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历代文人雅士多仰慕竹之气节,将竹子作为赞颂对象,以诗文、绘画等方式抒发感情,赞美竹子的高洁品性,在颂竹、画竹的同时,转而养竹、刻竹、雕竹。明代中叶以后,在竹雕文化极其发达的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金陵(今南京市)和嘉定(今属上海)两个竹雕艺术中心,并发展为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清嘉庆年间嘉定人金元钰所著《竹人录》载:“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吾邑朱松邻。”

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名朱鹤,号松邻。朱鹤工书善画,他将传统诗文书画艺术融入竹刻之中,创造深雕技法。刻有笔筒、香筒、杯、诸器,尤以簪钗等服饰极为有名,王鸣盛《练川杂咏》记有“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邻一枝”之句。作品远景线条清晰凸显,近景刀法犀利雄浑,层次明显,为嘉定派竹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鹤竹刻艺术的继承者是他的儿子朱缨,字清父,号小松。小松亦善书画,刻竹构思巧妙,以形象生动活泼为特色。刻技精湛“能世父业,深得巧思,务求精诣,故其技益臻妙绝”。有刘阮入天台香筒传世。

三松朱稚征,继祖、父之艺,后来居上。其作品在选题、构思及创意上比前人更胜一筹。在雕刻技法上,他不但继承了祖父朱松邻的深刻兼透雕、父亲朱小松的平地浮雕技法,还不断创新,集深刻、浮雕、阴刻、透雕及圆雕等多种技法为一体,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故《对山书屋墨预录》有“人谓小松出名掩松邻,三松出名掩小松”之说。陆扶照《南村随笔》亦称:“城竹刻,自正、嘉间高人朱松邻创为之,继者其子小松缨,至其孙三松稚征而称绝妙。盖艺术之发展,有积累、提炼和创新之历程。家学三传,遂超祖而越父。”可见朱氏刻竹技艺,承传发展,一代胜于一代。虽然朱松邻为朱氏竹雕开创者,但发展到朱三松,技术更加精炼,他们所形成的“嘉定派”竹刻技法,不但是明末清初竹刻艺坛的主导流派,还是清康熙以后嘉定地区各种竹刻技法流派的启蒙。

《竹人录》谓三松善刻“笔筒及人物秘阁,或蟹、或蟾蜍之类”,他的作品多以浮雕为主,有时兼融毛雕、浅刻、深雕、透雕、留青等技巧。风格简明精雅,刀法古拙。所刻笔筒、臂搁、香筒等物在当时便是极珍贵的珍玩,嘉庆帝对朱三松的作品也是情有独钟,尝题“传神只作萧疏笔,经久由来以朴存”。

朱三松松鹤人物笔筒构思巧妙,运用深浮雕技法雕刻松下老人观望两仆人喂食松鼠画面,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布局巧妙,层次感很强,展现了作者极高的构图技巧和审美功力。筒壁上刻松、岩、鹤、人物。松树穿岩而出,松枝伸展,松下有石台,台上有书,台前置炉,炉上置壶(图4)。作者利用多种技法将苍松、山石、鹤及老人、侍者的衣纹及神态举止刻画得恰到好处。雕工简约深刻,人物面部、松树枝叶等细节刻画、造型与刀法均十分精到。集镂雕、浮雕于一体,无论浅刻的衣褶、发丝、松针、松皮、羽毛,或深雕的松枝、仙鹤、人物,都能看出雕工技法的纯熟及浅刻深雕的运用自如,深得嘉定派竹刻之灵韵,使刀如笔,刀法中见笔墨,下刀干净利索、纵横得宜,在一些不经意的细微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和造诣,多种刀法相互结合,刻出了竹子中的生命。整个笔筒颜色洁净典雅,刀法深峻,线条流畅,立意古雅。无论是竹的纹理,还是精湛的刀法和奇妙的构图,均给人一种古雅之美。此笔筒现藏于安徽博物院,1987年原地质部部长孙大光捐赠,一级文物。(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竹雕竹刻小松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给“小松”洗澡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穷人的平安路
打工老鼠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