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说—演绎法”和“问题探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李华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演绎法遗传学科学素养

李华梅

【摘 要】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教版的新教材依据这一理念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了新的编排,“假说—演绎法”对于落实标准倡导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关 键 词】 教学模块;问题探讨;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教版的新教材依据这一理念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了新的编排,“假说—演绎法”对于落实标准倡导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而“问题探讨”则是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每章节都以“问题探讨”专栏开始,一般是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多数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为学生所熟悉,放在章节之首,形式多样。

一、“假说一演绎法”在“遗传与进化”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在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阐述《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育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假说—演绎法”在以前的生物教学中没有明确要求,许多老师不仅对“假说—演绎法”的内涵感到陌生,而且对其教学的落实更加困惑,因而在教学中出现忽略“假说—演绎法”的教学或者教学不到位的现象。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通过实验、观察等策略积累经验材料,从中进行总结和概括,最后抽象出理论或学说,即采用归纳法。“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假说—演绎法”使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超越当时科学的发展,推动科学的新发现,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科学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科学。

教学中渗透“假说一演绎法”,模拟孟德尔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浅析问题、形成假说,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以孟德尔的思维方式进行演绎推理,进而设计实验,不仅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浅析问题、形成假说和进行推理的能力,也是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假说一演绎法”在遗传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注重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跟随着科学家的思维研究过程为学习主线,学习过程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教师在进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遗传学的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假说一演绎法”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问题探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教学中的作用

围绕教学目标,“遗传与进化”模块新增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模型建构”“资料收集和分析”“技能训练”等小栏目。其中“问题探讨”是培养学生兴趣和信息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学中巧妙地使用“问题探讨”辅助教学,新颖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多,知识巩固率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应该重视“问题探讨”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

(一)利用“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教材中能够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或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探讨”栏目为新课导入提供了良好素材。如在组织《DNA分子结构》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的图片,学生很快就自信地说出图中DNA是双螺旋结构。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在成功体验的支持下,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和DNA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学习。

(二)利用“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设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利用“问题探讨”来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中,当学习了杂交育种的原理、过程和优点后,利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问题探讨”来设疑:“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探讨,既理解掌握了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又温习了自由组合定律,而且还掌握了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用于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巩固或检测

当学习了一个问题或一段内容后,想知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否已掌握或是想就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个阶段性小结时,可利用问题探讨内容来检测和巩固。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的“问题探讨”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在课前进行探讨难度很大,但如果新课讲授结束后,让学生来探讨:“你认为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这样把“问题探讨”变成课堂练习,达到检测新知识和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每个“问题探讨”都要讨论或讨论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有时“问题探讨”只是起到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激起学生内在需求,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实际条件、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有些问题探讨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不适合的问题不用为好。如《DNA分子的结构》的“问题探讨”,要求学生“上网查一查有关DNA的信息,收集你感兴趣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共享”。对于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住校生占绝大多数的学校,不具备上网的条件,这个“问题探讨”则不用为好。

【参考文献】

[1] 汤国军.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09(33).

[2] 陆敏刚. “假说—演绎法”在解答遗传题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10(33).

[3] 吴举宏. “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若干问题探讨[J]. 中学生物教学,2009(8).

猜你喜欢

演绎法遗传学科学素养
例谈“假说演绎法”求解实验探究类问题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