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 立德树人
2015-05-30卢范坤
卢范坤
【摘 要】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来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所说的好习惯涉及做人和求学两个方面,前者即德育。众所周知,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失误。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内涵模糊、目标空泛、机制松散,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短板,对此家长着急、教师无奈、学校茫然……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唯有明确德育工作内涵和德育工作目标,细化德育工作机制,夯实德育工作内容,做到精细管理、立德树人,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变盲目为科学,变零散为系统,从粗疏到精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德育工作;精细管理;有效性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来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所说的好习惯涉及做人和求学两个方面,前者即德育。[1]党的十八大提出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纵观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内涵模糊、目标空泛、机制松散,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短板,对此家长着急、教师无奈、学校茫然……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唯有明确德育工作内涵和德育工作目标,细化德育工作机制,夯实德育工作内容,做到精细管理、立德树人,把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营造了“人人为教育之人,处处为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逐步形成“全景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模式,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变盲目为科学,变零散为系统,从粗疏到精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明确工作内涵,实现全景育人
德育,即道德教育。简言之,就是教师创造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教育囿于“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样的理论,偏执于教育者的主观意识,将德育仅限于有目的的影响和活动,这种专门开展的德育活动,客观上束缚了教育者的手脚,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画地为牢。实际上,学校的德育活动客观存在于学生所到之处,这些“非德育活动”如影随形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学科教学、学生活动等每天都在发生日常性的“非德育活动”,这些“非德育活动”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其对学生的影响都超过了传统的德育活动。从深度上看,这些反复发生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道德上的影响是悄悄的、日积月累的,在不知不觉间就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从广度上看,“非德育活动”无处不在,全天候、全时空地发挥着作用。[2]为了防止产生德育死角,学校德育工作要顺应时代需要,在不断深化德育研究的同时,关注“非德育活动”的德育规律,积极构建“全景育人”的德育操作体系。
二、构建教育网络,实现全员育人
德育工作是一个生态的、系统的循环工程,要形成德育生态链,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实现全员育人。因此,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校内不能仅靠班主任孤军奋战,校外也不能只靠家长单兵作战,校内需要各部门小协作,校外则需要社会大协作,强调在育人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上相互促进和共同强化,努力形成渗透协调、完整和谐的德育网络。
首先,家校沟通是连接德育工作纽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主动创建以学校为主导,家长、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
其次,搭建平台,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挖掘社会资源,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把德育管理的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发挥社会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
第三,突出主体,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真正的育人管理不是强制管出来的,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才是全员育人的妙招,增加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度,与教师的说教相比,学生的自我教育更具针对性。
三、丰富活动内容,实现全面育人
重视“非德育活动”,并非淡化德育活动。德育与生活密不可分,良好的品德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我说你服”的说教式德育是肤浅、无力的,德育与活动密不可分,空洞的说教并不能取得好效果,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努力实现活动育人。
1. 积极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注重体验,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没有捷径,唯有从小做起,力求做实,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全过程。
3. 抓住契机,落实主题教育活动。巧抓机遇,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应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指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自然,每一项工作都成精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在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而是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将指导着我们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喻旭初. 教育是什么[J]. 华人期刊·校长,2014(12):6.
[2] 高德胜. 由德育活动转向“非德育活动”[J]. 福建教育(德育),201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