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雕塑的辉煌与其在当代的发扬

2015-05-30刘烁言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宗教

摘 要:在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些古代青铜器、陶瓷、木雕,它们的精美程度有时甚至连现代的技术都达不到。而在我们现在的雕塑学习阶段,主要还是遵循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材料上都很多样性,受当代艺术家的影响更多一些。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流的相对频繁,中国的一线城市会经常举办些大型的当代艺术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但那时是以西方的一些标准去评定艺术的,好像缺少了一些本土的思想。

关键词:宗教;丧葬;中国文化元素

在中国历史上,雕塑相对于绘画来说发展面是比较窄的,它的功能总是与社会需要和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由最初人们需要的原始工具、巫术人偶面具,到帝王丧葬时用的俑、石雕,显耀战功的纪念性雕塑,还有魏晋之后的佛教造像,明清时期盛行的工艺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等。中国强烈的社会功利色彩使得纪念性雕塑得不到更大地发展,影响和削弱了雕塑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1],并且还受到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强烈冲击。在2000年上海双年展研讨会上,批评家王南溟作了《上海美术馆不应该成为西方霸权主义在中国设的一个摊位》的演讲,批评了中国的后殖民现象[2]。

一、中国古代雕塑

最初人类制作雕塑,主要是出于日常生活需要。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6000年的大汶口遗址,7000年的半坡遗址等都出土过很多陶制的陶制器物和石器,这些重要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比较适合人居住的地区。他们能选用的材料也大多是石头、陶土、木头、骨头等自然原料,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狩猎、煮烹、缝制兽皮……这一时期的雕塑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没有太多装饰目的,也可以被称为“准艺术”。到后期出现巫术、祭祀活动之后,面具又被广泛使用。面具既具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又有强化角色性格特征的作用,常被用到巫术、宗教、戏曲和祭拜中。当时的人们相信有神的存在,农作物是否丰收,是否能打到猎物,都和神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经常举行祭祀活动。每一个地区的面具风格都反映出那个地方的民俗文化。脸谱对现代人来说用途很窄,大多数人也不怎么关注它,所以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样也在悄悄地消失。

金属、国家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开端。中国的铜器出现较早,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到2300年间。商周时期的铜器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大都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铜器分礼器、食器、兵器、乐器、工具、车马器等实用器物,其造型方式大致分为青铜兽鸟形器,用圆雕、浮雕、透雕形式的人或动物对青铜器局部进行装饰,独立的青铜人物雕塑[3]。在四川三星堆、河南妇好墓都出土过精美的青铜器。

从夏商开始人们就重视墓葬,他们相信死后会去另外一个世界,所以贵族们就需要大量的活人和明器陪葬。殉葬是一种很残酷的制度,到了秦汉时期有所收敛,此时的陶俑、画像砖就成了替代品。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目前出土过的最大规模的陶塑,采用了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每一个陶俑人物表情都惟妙惟肖,姿态不一,被深埋地下两千年后仍然能保存完好。能烧如此大型的陶俑,又使中国陶瓷技术前进了一大步。画像砖源起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起初也是殉葬的替代品,汉画像砖包括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题材十分丰富。手法有印模、彩绘及雕刻,异常生动,在汉代曾被大量使用在王公贵族的墓葬中。这一时期的墓道雕塑也很突出,尤其是南北朝期间,体量巨大,气势雄伟,动感十足,把神兽凶猛、矫健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图1),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替代的。中国古代对墓葬的重视也是雕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汉期间佛教的传入,佛教造像在中国盛行起来。跟佛教有关的雕塑主要有龛窟造像、摩崖像、寺院雕塑、小型鎏金铜像、单独石雕佛教、行像、佛塔、造像碑[4]。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大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修建,经历数个朝代才得以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是历史的见证。但这些石窟大都地处偏远,在动荡年间也流失了很多重要文物。寺院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得到更好的宣扬,这时的佛教造像便发展了起来,主要有泥塑、石雕、木雕。中国彩绘泥塑是直接成形,而且经历千百年都能保存完好,这种技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也是中国古代雕塑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图2)。

到了唐代,唐三彩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是重要的明器。这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有黄、绿、白、褐、蓝几种颜色,烧制中的彩釉有意下流,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效果,到“安史之乱”之后唐三彩就衰落了。中国在元代盛行的青花瓷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欧洲畅销,在当时,只有上流社会才能拥有青花瓷。

中国的木雕也很发达,这与大量的建筑、家具陈设和工艺品的应用有关。明代至前清是传统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能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地增大了家具的需求,而且改变了社会习尚,兴起了普遍讲究家具陈设的风气;二是海禁开放,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实并超越前代的家具。从造型上来说,传统家具主要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清朝末年的传统家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趣味,过于追求工艺上的繁琐,难免会设计出违反规律的家具来[5]。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上内容丰富,形式上多种多样。在西方,人始终是雕塑的表现对象,占据绝大部分的数量。而在中国,动物、自然、山水都被当做主要题材。雕塑发展繁荣与否,与中国古代宗教与丧葬有着密切关系。元明清之后,由于人们对佛教不再有过去的热情,雕塑也跟着衰落。在明清时期,人们对技艺上的追求使得雕塑的艺术成就不及从前,清代以后又随着西方艺术的侵入,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断代。

二、当代雕塑家

每当我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博物馆或者是陵园看一下。在馆内陈列的一些古代青铜器、陶瓷、木雕,它们的精美程度有时甚至连现代的技术都达不到。而在我们现在的雕塑学习阶段,主要还是遵循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创作方法,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材料上都很多样性,受当代艺术家的影响更多一些。我们似乎忘了中国传统雕塑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智慧可以学习,我想这些传统艺术还是不能遗忘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流相对频繁,中国的一线城市里会经常举办些大型的当代艺术展,并且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但是我们仍然是以西方的一些标准去评定艺术的,好像缺少了一些本土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来做创作当代艺术呢?

我们都很熟悉的当代艺术家,如蔡国强、徐冰、谷文达和黄永砯的作品中都有很强烈的中国元素。比如蔡国强常用火药这个有中国文化符号的材料来做作品,将火药成功地运用在艺术上,并且有些想法还引用了中国典故,如《草船借剑》。徐冰则利用了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做了一些装置,他的代表作《天书》也是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些新的文字。《鬼打墙》则是利用了拓印的方式,把长城的一部分墙面拓了下来,完成物体从三维到二维的一种转换。谷文达的《联合国》和《碑林》同样也是利用了错位中国字法来创作类似的书法作品。而黄永砯的作品中则运用了周易、道教、禅宗中的理论,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还有中国的女性艺术家施慧在她的作品中大量采用中草药、宣纸作为创作材料。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包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也使我们加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重视,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结语

对于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加以重视,并且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中国优良传统的发扬,不断地对古今文化变化作出一些思考与反省,多了解点自己国家的过去,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209.

[2]王南溟.后殖民荣誉[M].北京:古桥出版社.2012:6.

[3]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22-23.

[4]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72-73.

[5]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14.

作者简介:

刘烁言,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雕塑材料语言。

猜你喜欢

宗教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宗教文化交流在对外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且虔诚,且宽容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