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学视角的陕西旅游文化发展研究
2015-05-30李月媛
摘 要:本文以生态美学介入旅游文化的研究路径,分析了陕西旅游文化现状,从生态美学的核心理论出发将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核心价值与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揭示其对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在多重竞融中促进陕西旅游文化发展。
关键词:生态美学;旅游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1 产业背景下陕西旅游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文化正成为旅游业中备受关注、具有全局意义的要素。实践表明,“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奥地利的旅游,几乎都与斯特劳斯等奥国音乐大师紧密关联。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蕴含着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掌故。因此,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未来的旅游业的竞争也势必是旅游文化上的竞争。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臺、经济唱戏”,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大力发展和创新旅游文化也成为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陕西省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旅游业也是陕西“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面对机遇与挑战,陕西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速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要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出了“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的铿锵之音。另一方面,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陕西,旅游文化的竞争力又与国内其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存在着思想观念保守、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难以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市场魅力,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发展,文化先行”战略背景下,陕西省政府明确,要“加速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应当在建设旅游文化上下功夫,重点突出旅游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特色文化、特色物产、特色景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史化、流行文化、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等文化内容。
2 生态美学与旅游业的内在关联
旅游资源区别于其它资源的主要特征就是美学特征,而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们旅游,就是为了追求美、追求文化。生态美学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美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产物,其着眼于生命体之间,乃至生命体与非生命体间的和谐之美,强调自然与人交互感应、“天人合一”的平等和谐相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互惠性且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美学。
生态美学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首先生态美学的理论内涵与旅游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周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次生态美学的核心理念是营造审美的生存状态,而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旅游者要对旅游活动中的一切审美对象都必须保持“亲和”的非功利的审美心态,欣赏而不据为己有,享受而不造成伤害,这又与生态美学的核心思想——“亲和”万物是一致;此外旅游业的“求美”、“审美”核心文化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紧密依靠生态学和美学的支持,因此融合了生态学和美学思想的生态美学可以并且理应成为当代旅游活动开展以及旅游文化研究的新尺度和新方法,生态美学观亦将是适合旅游业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无论是搞文化性的旅游项目,还是生态性的旅游项目、度假性的旅游项目等,首先都存在一个文化内涵的问题。因此,要探索兼具生态美学内蕴与地域特色的陕西旅游文化内涵,一方面要树立起 “以生命为根本”的生态旅游伦理意识、“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审美观、自然美为审美最高准则的审美观、“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生态旅游开发意识以及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旅游观念等;另一方面开展自然生态对地域特色旅游文化的形成之因考,如,颇具我省地域特色的陕南秦巴山地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关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陕北黄土人文旅游资源,延安、照金红色革命历史旅游资源等等诸多实例考察分析,从而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和景点景区档次,推出并打响品牌,增强旅游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
3 坚持生态美学观建设陕西旅游文化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我国旅游文化发展的状况看,工业文明价值观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可支配的收入、便捷的交通、闲暇的时间等促成了大众旅游的需求的增长,因此旅游资源逐渐的被无限度的、掠夺式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但由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不当造成了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而资源环境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资源一旦破坏,难以修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
旅游业发展中生态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经济、文化生活中各经济实体、文化载体、管理主体表现出来的现实问题。比如,经过曲江文化旅游集团长期的努力,在西安地区已初步形成具有典范作用的区域旅游文化生态圈。如果可以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再对其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对其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效应对,同时,在充分研究现实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厘清陕西旅游文化中各区域、各层次、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构合关系,对促进“陕北—关中—陕南”旅游区域间的良性联动无疑会提供更多参考。再如,在陕西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伪文化”“伪民俗”等反文化生态、反生态美学的问题,将其置入生态美学的研究框架内进行考察,又可以为纯化、本色化区域旅游文化创造语境。
参考文献:
[1]乔修业.《旅游美学》修订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徐恒醇.《生态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喻学才.旅游文化[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月媛(1981-),女,陕西铜川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美学、文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