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2015-05-30张勤丁涛
张勤 丁涛
摘 要:文章通过对2004—2013年间浙江省经济发展及教育数据的定量回归分析,试图解答浙江省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大贡献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该省职业教育中的症结等两大问题,全力保障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该省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增长 贡献率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02-02
综观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工业化中期,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教育需求主要是职业教育。当前,浙江省人均GDP正好处于这个区间。因此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浙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浙江省职业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2013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300所,比2004年的53所增加466%,在校生达54.76万人,比2004年的12.81万增加328%;高职高专院校49所,比2007年45所增加9%,在校生达37.22万人,比2007年增加29%。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的崭新的教育体系,呈现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齐头并进的双赢局面。
同时期,浙江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浙江省快速增长的经济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脆弱不堪,相较于同时起步的东部沿海省份,其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GDP增速从2004年的20.03%降至2013年的8.37%。浙江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却在放缓,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依旧不够,未能明显推动经济? 还是职业教育尽管在量上有所改善,但质依旧差强人意,尚未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导致没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抑或是职业教育并不能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研究浙江省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找出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矛盾所在,提出完善浙江省职业教育政策的建议,为浙江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模型及计量分析
本文拟通过建立有效劳动模型,从总量上测算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根据对不同教育程度就业人员比例的估计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教育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分离计算出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模型的设定
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是国内外众多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法的基础,对于传统的C-D生产函数国内外学者先后扩充和发展了三种主要形式,本文将采用Y=AKαHβ的模型,将浙江省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然后再从中分离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
(二)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上述模型涉及的数据有一个因变量即总产出(Y),三个自变量:技术水平(A)、物质资本投入(K)和总人力资本存量(H),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α,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
1.因变量:总产出数据(Y)。
考虑到投入的产出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本文选用浙江省2004年到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总产出,用Y表示,并按1952年的不变价格进行换算。
2.自变量:技术水平(A)。
为了实证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也根据浙江省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忽略了一些对经济影响轻微的和不可测的要素,如技术水平(A)等,只采用两种生产要素作为计量模型的变量,它们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K和人力资本存量H。
3.自变量:物质资本存量数据(K)。
本文将采用单豪杰估算的1952~2006年全国和省际的资本存量研究成果,并运用同样的方法将所需数据推延到2013年。
4.自变量:总人力资本存量数据(H)。
基于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占主要份额,而且这种投资便于统计计算,因此本文将用教育分类加权法来计算人力资本,即把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按照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对各类分配权重,最后结合权重求和的方法。在选择权重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选择教育年限法。
为了分离出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六层:一是H1小学(6年);二是H2初中(3年);三是H3普通高中(3年);四是H4高职高专(3年);五是H5本科教育(4年);六是H6研究生教育(3年)。另外,由于各级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水平不同,本文采用杭永宝的研究成果,他推算出受小学、初中、高中、高职高专、本科以上高等教育(含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倍数为 1∶1.28∶1.38∶1.81∶2.2。
本文根据2004—2013年间各年份各层次毕业生人数的累计数乘以该层次受教育年限,即各层次总受教育年限,然后运用上述劳动生产率比例将其进行加权得到总的人力资本存量。
其计算公式为:
H=H1*6+H2*3*1.28+H3*3*1.38+H4*3*1.81+(H5*4+H6*3)*2.2
(三)模型的计量与测算
1.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对原模型等式两边取对数得出:InY=αInK+β1nH
为解决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先对上式进行一阶差分,然后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运用浙江省2004-2013年的数据,便可得出α=0.691和β0.316,则模型可写为:
1nY=0.691InK+0.316InH
t值分别为14.246和3.956,p值分别为0.001和0.002, ■=0.996,F=623.031,D·W=1.899
回归结果表明:物质资本K和人力资本H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检验。高低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浙江省经济生产总值将增加0.691个百分点,而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仅0.316,即劳动力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浙江省经济生产总值将增加0.316个百分点。与国外的研究得出的系数在0.6到O.8之间的结论相比,浙江省的人力资本增长对经济的贡献不明显,教育经济回报不显著。F值为623.031,且p概率值几乎为0,说明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所有自变量对被因变量的影响均为显著,而且修正的R2为0.996,D·W值约为2,也说明该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且该时间序列中不存在“伪回归”。
在此基础上,测算K和H分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基本公式为:
计算得出E(K)=79.93 E(H)=20.27
这就表明,2004-2013年间,相对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达79.73%,而教育的贡献率只有20.27%,换句话说,浙江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度相对较大。
2.职业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为分离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必须测算出各级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G【H】n和占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例R【H】n;其次计算出各级教育对教育增长的贡献率W【H】n;最后,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H】n=。将浙江省2004-2013年的数据代入后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首先,浙江省高职教育在2004~2013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27.24%,在各级教育水平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其次,在对经济的影响方面,高职教育的贡献率仅仅高于小学,与研究生、普通本科、普通高中甚至初中教育的贡献率相差很大;第三,浙江省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在总资本存量中所占比例很小,远低于普通高中和本科。
三、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第一,浙江省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直接带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以及职业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经济能效,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仅为0.316,虽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O.7的水平。
第二,浙江省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还有待质的提升。从数量上看,高职教育规模扩张迅速,无论是招生数、在校生数还是毕业生数都已占据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师资水平与本科院校相比却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职院校侧重于技能培养,而老师们缺乏实践机会与经验,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师资数量的增长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张,导致生师比高于本科院校,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三,浙江省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尚未发挥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比其他各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较低,仅为0.72,远远低于本科的贡献率3.88。
(二)政策建议
1.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一是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交流访问、校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不断追求创新的教师队伍;二是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
2.加强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加强资金监管力度。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应继续加大职业教育投资,提高职业教育支出在教育支出中的比例。同时,应加强对职业院校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3.适度加大职业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市场化。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性、技术性人才,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但政府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因此,若要消除资金阻碍,则政府需在保证职业教育公办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也要鼓励多元化投资举办职业学校。这对校企双方都是共赢的:一是节约了财政资金,可以利用企业现成的设备作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避免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促使学校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更好地发挥服务市场功能;三是增加了办学资金、提高了办学质量。
4.拓展校企合作方式,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落到实处。学校要不断创造条件,在校内外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教学计划都应围绕企业需求设定,校企双方整合资源,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优势互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提供平台,切实提高教学实践性,加快人力资本投资向经济效益的转化速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切实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本文为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1432050)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Ashton David.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global economy[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6:169-201
[2] [美]沃根.经济增长的新限度——经济的变化与职业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1997(06):14,44-46
[3]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02):39-48
[4] 蒋义.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0
[5] 王磊.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8):80-85
(作者简介:张勤,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浙江大学金融学硕士;丁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硕士 浙江杭州 310018)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