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已病防变” 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中的应用

2015-05-30邝丽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

邝丽霞

【摘要】目的:探究“已病防变”的思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足部症状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应用“已病防变”的理念进行治疗,包括穴位按摩、中药足浴、毕格氏运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足部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P2hBG、 TC、TG、 HbA1C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研究组患者足部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已病防变”的思想及其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足部症状,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病防变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75-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其并发症是主要危害,可损害心血管、肾、眼、周围神经等多个器官和系统,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健康。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高血糖以及微血管病变有关。DPN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麻木、疼痛、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严重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黄帝内经》中曾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中一点即为“已病防变”的思想,我院结合“已病防变”的思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遵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遵照WHO多国家糖尿病神经病变调查标准制定的DPN诊断。 剔除标准:①血糖波动过大患者;②患有肿瘤并做过放疗、化疗患者;③并发症极为严重患者。研究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为(406±35)岁,病程18~27年,平均病程(22±05)年。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6~45岁,平均年龄为(406±57)岁,病程15~3年,平均病程(23±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血糖与调脂药物以及宣传教育、血糖监测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已病防变”的理念进行治疗,包括穴位按摩、中药足浴和毕格氏运动。具体方法如下:①穴位按摩:糖尿病足早期会有气虚血癖的表现,按摩穴位有通经活络、平衡阴阳、健脾益胃的功效,脾胃为人体气血升降之中枢,健脾益胃有助于气血升降,亦可增强足部气血流通,有效改善足部症状;②中药足浴:秉承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选择炙川乌、桂枝、川芎、艾叶、川椒、当归、红花、小茴香、独活、藿香、炙草乌文火煎熬后加凉水保持45℃恒温,每日1次,煎汤取汁浴泡双足及膝关节以下部分,通过药物的透皮吸牧增加血药浓度,通过药液的温热作用对双足的经络穴位进行良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③毕格氏运动:首先让病人躺在床上,上举双腿,与床面呈75°,停留至脚尖苍白或缺血时20~30s,然后放下双腿,将脚垂直床缘下,至脚底发热或充血2~5min,然后脚踝部分向上、下、左、右活动约3min,使脚的颜色红润,最后病人平躺于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脚部约5min。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足部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正常0分,异常1分;下肢、足皮肤颜色苍白1分,异常2分;下肢、足麻木偶有1分,常有2分,明显3分,严重4分;下肢、足冷感偶有1分,常有2分,明显3分,严重4分;下肢、足疼痛偶有1分,常有2分,明显3分,严重4分;下肢、足浮肿偶有1分,常有2分,明显3分,严重4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2=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BG、P2hBG、 TC、TG、 HbA1C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足部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足部评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足部症状明显好转,足部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足部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擦证”、“消渴”、“痿证” ,DPN本质上属于气阴两虚,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阴虚则脉道失濡艰涩不行、瘀阻脉络。瘀血痹阻于四肢末端就会发展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早期并不会出现有足部溃疡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甚至坏疽的发生。一旦发生溃疡则病变迅速,难以控制,愈合困难,严重者可发生坏疽,最终导致截肢。所以有必要尽可能地延缓或阻止糖尿病早期患者发生DPN,改善诱发DPN的高危因素甚至逆转DPN的发生正是中医上“已病防变”的治疗理念。所以,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过程中,“防”大于“治”。本研究应用中医“治未病”的“已病防变”理念进行治疗,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穴位按摩、中药足浴、毕格氏运动。中药足浴采用辛散温通、疏筋活络的药物,外用熏洗患肢,直接作用于局部,可以疏畅血脉、活血化疲,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周围神经功能。艾叶、桂枝是主药,具有温经活络、发汗解肌的作用;小茴香、藿香、川椒是辅料,能够温中行气;炙川乌、红花、川芎、独活、当归是佐料,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十味药合用,具有温经活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疗效,能够明显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足的淤血症状。穴位按摩可以调节人体代谢,稳定血糖并且足底部末梢神经、毛细血管等之间的联系,改善局部的功能,以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基础,发挥通经活络的作用,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减轻或消除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水肿和玻璃样变,对改善糖尿病足微循环及血管神经功能有显著疗效。毕格尔运动能够促进下股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再生,并且能够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延伸和血流速度改变,增加血流量。对早期血管病变可改善微循环,晚期闭塞性血管病变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在本研究中,患者经过药物足浴、穴位按摩以及毕格尔运动足部症状改善明显,各项糖代谢指标趋于正常,说明“已病防变”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庞国明,闫镛,朱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260-261.

[2]张倩等,梁晓春,孙青,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22-1523.

[3]郝东.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63-64.

[4]任国栋,冷贵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2):54-55.

[5]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10.

[6] Boulton A J,Vinik A L,Arezzo J C,,et al.Diabetic Neuropathies,A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J]. Association.Diabetes Care,2005,(28):956-962.

[7] 范丽凤.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21-23.

[8]谷淑敬.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现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22-23.

[9]王素琴,赵国光.中药熏洗、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49-50.

(收稿日期:20150802)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探析足部护理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