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探析
2015-05-30陈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农村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小学农村教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培养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势在必行。从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所谓“卓”,意指“高超、高远”之意,“卓越”就是指超出一般,非常优秀的意思。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卓越的小学全科教师”已经成为各院校的主要目标。笔者认为,培养卓越的小学全科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1)各院校应当对“卓越”二字有一个科学的定义;(2)应当对“全科”二字有一个明确的解读;(3)创新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在培养“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过程中,缺一不可。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培养“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卓越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含义
现阶段,我国的学术界还没有明确地界定全科小学教师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全科教师”类似于全能型教师,语、数、英门门精,音、体、美全能扛的教师就是全科型教师。笔者认为,所谓的全科型教师其实就是能够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各门课程的小学教师。培养全能型农村教师应当做到不分课程,将培养过程中的诸多课程以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理论课程等形式体现出来,还要着重注意对教师英、音、体、美等方面的培养。卓越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完成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够承担起农村小学全科教学的任务,才能够不断满足那些两人一校、一人一校的处于边远农村学校的工作需求。
像美国、瑞士、德国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现阶段都在实行包班制,所谓的包班制其实就是指一个班级的多门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承担。在这些采用包班制的国家,他们在招录小学教师的时候,不会对教师的相关专业进行特别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招录全科型人才的比较多。这种包班制的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学科限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对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例如,学生的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对全科型教师有一定的误解,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全科型教师就是通才教师,就是多知多能的人才,其实所谓的通才是指那种能够对每个学科都有一定深入了解的人才,通才更像是人们的一种素质、一种修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与通才教师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通常情况下,全科型人才多指多能、多专的教师,全科型教师应当有所侧重,并不要求做到所有学科均衡发展。
二、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
能够熟练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理论,拥有高超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承担在学科教学、管理班级事务和组织课外活动过程的重任,这就是“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在设置课程专业的时候,应当以小学教育专业特点为依据,从实际出发,以农村小学的需求为导向,建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从实际出发,从农村的现实出发,着力解决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创新小学全科课程教学模式。
三、实现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大,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较大,且分布不集中,所处地理位置也比较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规模小、数量多的现状。不仅如此,我国农村地处偏远,环境相对较差,教师资源比较贫乏,所有的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农村需要大批卓越的全科型教师。
其次,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科失衡的现象。由于我国农村小学缺乏教师,所以很多农村小学就只有数学、语文这些所谓的“主科”教师,这种现状,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能够培养出大批量的“卓越”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那么这种现状就很容易得到缓解。
再次,随着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大量涌入我国,给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两种教学理念的不断碰撞和不断冲击下,我国的教育理念的改变趋势日益显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的教育理念,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理念逐步向全科教学模式倾斜,因此,培养“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大势所趋。
最后,教育部于2001年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声明,应当对我国农村小学现阶段缺乏整合、科目过多的情况给予改变。由此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当有所提升,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总而言之,实现“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课改要求的,是有利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的。
四、卓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首先,构建培养目标体系。通常情况下,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采取市属高师院校3年,教师进修学院1年的本科培养模式。根据这一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将培养过程设置为不同的阶段,为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第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养成多学科、全方面发展的思维习惯。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学生通过第一阶段,已经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那么在第二阶段,应当培养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将所有学科串联起来。第三阶段,应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教学特色。第三阶段是建立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达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目标之后,学校才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第四阶段,应当将重心落在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上,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二、三阶段,都是在各高校进行的,第四阶段则是在学生转入进修院校之后才进行的。实质上,该阶段就是将学生在高校期间学到的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全部应用于实践当中去。
其次,在构建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当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课程体系。在第一阶段,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一些与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科基础知识相关的课程,旨在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各科基础知识课程的安排上,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与以往的单科培养模式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当多加一些通识理论课程。第二阶段,各院校应当设置多学科的专业课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选修课课程建设力度,使学生掌握更多与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储备知识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阶段,学校应为学生设立一些专业技术课程,例如,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多学科综合教学技能课等。通过上述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将其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当中。第四阶段,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到一线工作的机会,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小组讨论学习)促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反思,对自身的现状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再次,各阶段课程的实施路径。课程的实施路径是由各阶段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两者决定的。在第一阶段,由于课程的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学生不断累积专业课的阶段,课堂教学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模式,但是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教师给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授课的时候,应当着重注意实时提醒学生将在第一阶段学习时,所应用的方法应用到第二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当中去。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因此,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已然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应当树立主体意识,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该阶段的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进行指导。第四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反思,由于该阶段主要在进修学院进行,所以,学校在这一阶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进入一线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观摩、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为自身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最后,设立各阶段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应当以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评价。第一、二阶段,主要是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授课模式多以课堂授课为主,因此,对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应当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的情况、学科成绩、出勤率等综合的、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三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该阶段应当以教师评价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学生小组评价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第四阶段,应当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此,在该阶段的评价方式中融入学生自评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数量不足、教学水平落后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出高素质的、大批量的全科型教师,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建立,还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供参考,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信心,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去探索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学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
[2]史小力.全科模式培养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尝试与思考:以萍乡学院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
作者简介:陈璟,出生于1966年,男,广西合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与教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师教育课题(编号:2014JS042)。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