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研究
2015-05-30管学理
摘 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各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适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合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际工程项目和专业教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带动专业整体提升,促进艺术设计行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合作;模式;机制
1 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现况
艺术设计类专专业是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总的来说呈现阶梯渐进式规律,有其专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也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有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支撑。通过校企合作,能促进教师、学生专业能力与行业企业对接,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和社会认同感。为打造特色专业奠定基础。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为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和智力支持,也能促建学校办学特色化。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源、设备资源、场所资源等。
目前,国内各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结构大体相似,缺乏特色,培养目标趋同,企业与学校之间直接利益的兼容性弱,学生到企业实习,缺乏有效的实习指导,没有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机制。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够,进入职业角色时间长、教师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的实训都随课进行,学生到企业实训,由于时间有限,企业提供实训教学基地,但培养学生方面存在顾虑,缺乏校企合作的内驱力,难以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对接,难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校企合作很难向深层次发展,出现企业对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而学校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少。依托设计行业,建立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将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项目、科研项目与教学结合,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能促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也能促进设计企业产业发展。
2 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人才培养为主的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高校尤其是交通职业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以合作教育的方式共建基地、共享技术人员,共同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研究开发合作模式是将高校的科研能力和与企业的技术能力相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咨询、专业技术服务、校企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和艺术设计工程项目,共同建立研发中心。生产经营合作模式是以技术作价入股,同时通过契约注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设计施工等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收益、文化价值、沟通交流、风险与投资等,首先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如何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剩余价值,如何将剩余价值进行利益分配是合作成败的关键。其次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高校和企业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差异,在学术方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而企业更加联系市场,追求产品效益、利润最大化,高校和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如何通过合作形成协作性、共享性的合作文化是合作中考虑的重要问题。
3 建立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是双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互补性资源的整合,双方资源投入的质与量是校企双方话语权的重要依据,选择合作伙伴资源互补、文化相融、战略协同,资源互补性越强,合作效果越好,技术力量需要能相互利用、匹配。校企双方要选择在价值观、文化观相一致的,避免文化摩擦和冲突,文化相容性越强,合作效果越强。同时校企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时,才能合作更紧密更成功。选择合作伙伴时,信任性也是重要方面,双方的了解与信任能加快交流,减少摩擦和冲突、降低风险,合作更灵活。
建立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通过知识转移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合作过程中,知识在高校和企业中动态流动,如何在合作中通过知识转移提升创新能力,将知识产业化,不仅和双方组织机构、文化、双方关键人物都相关。艺术设计行业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包括各个合作伙伴的利益冲突、技术的流动和传播、智力财产权、成果的发表与公开等,建立合适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顺利的重要方面。
4 校企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校企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场地、设备、项目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企业通过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交通行业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校企共同制定具有交通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将项目研发和工程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设计、研发、培训基地。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设计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等提供便利条件。采取共同对外承揽业务参与社会服务,构建与社会接轨的平台,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实习实训和科研项目,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素质,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赢。
依托企业资源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高校进入艺术设计行业,在企业内建立实训场所,扩大专业办学的视野,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使专业教学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减轻学院专业实训场所建设的资金负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以交通行业为依托,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完成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形式既保障了教师能够参与生产实践,又对企业技术、资金、设备提供补充。在进行项目的执行通过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完成生产、设计、研发、培训。
5 校企文化价值融合
通过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价值融合,校企进行联谊活动、校企共同进行企业实践、技能竞赛、互相邀请企业精英、高校教师进行专业讲座等。尽可能多提供双方沟通和了解学习的平台。通过课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将课程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完成项目促进文化融合,在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上深入交流与沟通。
6 结语
艺术设计行业对设计人才需求增长,而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的现况,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并实施,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服务艺术设计行业和经济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特色,促进教学改革实施,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精兵,等.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 李国屏.建立高职教育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作者简介:管学理(1969—),女,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北省交通厅科研课题等多项省级科研、教研课题,获省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