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推动力

2015-05-30彭柳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电视剧类型化市场化

摘 要:面对近年来电视剧领域急剧变化的竞争态势,为了适应急剧变化的电视剧市场的发展需要,分析和洞察我国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路径,研究市场如何推动并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及其成败优劣是非常必要和现实的一个问题。围绕电视剧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电视剧类型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视剧;类型化;市场化

“类型理论是艺术过程中的必然发展,因为人类有把性质相近的事务归类的习惯。分类(classification)其实是累积性的(accumulative)、历史性的(historical),也是历时性(diachronic)活动。经历时间的沉淀,事务才能逐步归类。”[1]作为文化产品,电视剧类型的成熟是电视剧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从1983年到2012年,伴随着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过程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形成到日臻成熟,发展趋势明显。在这个过程当中,推动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内因外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进程对电视剧由“题材”向“类型”过渡的促进

从我国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国产电视剧是从“题材化”向“类型化”创作逐步转变的。“广义的‘题材是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狭义的‘题材则是指构成一篇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2]借用这一观点,题材的划分主要针对文艺作品的思想主旨,而“类型化”电视剧则是在类型创作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兼容并蓄的结果。这一结果的产生,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改革开放30年,“城市化带给社会大众‘快餐式消费心态,加之近年受日韩以及欧美等境外电视剧的影响,中国电视剧在借鉴境外电视剧类型化处理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反映城市人生活、情感的作品,电视剧也从‘题材化向‘类型化创作逐步转变。”[3]因此,城市化无疑是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发展的一大动因。例如,就现实生活题材剧而言,因侧重点不同,出现了题材到类型的分化与过渡,可分为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婚恋)剧、情景喜剧。这些类型都以现实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也是现实生活题材在生产数量极大化的过程中,为求突围而逐渐分化的结果。

家庭伦理剧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到《最浪漫的事》里点滴温馨,再到《你是我兄弟》里时代变迁带给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这些电视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人伦亲情作为世俗性的文化诉求,充分表现人性善恶的矛盾对立。

相对于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婚恋)剧将重点放在了都市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上,“城乡矛盾”、“凤凰男”、“裸婚”、“房奴”、“孩奴”等热点概念和话题频频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传统的婚恋情感被附加了更多时代的特征。从《过把瘾》到《牵手》《中国式离婚》,从《夫妻那些事》中针对丁克家庭的讨论,再到《裸婚》《断奶》中针对80后独生子女如何面对事业家庭的双重选择以及更具时尚感的《辣妈正传》,这些剧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带给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文艺作品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城市化进程正是现实生活剧由“题材化”转向“类型化”的重要诱因之一。

2 融资营销方式对电视剧类型的推动

我国目前的各省级卫视都依据自身的特点推出了办台主题。例如,江苏卫视推出“情感中国”的宣传口号,湖南卫视推出“快乐中国”力求以年轻群体为受众目标,北京卫视以大剧看北京为口号力图打造精品化的电视剧播出平台,不少省级卫视因不同地域特色而确立办台模式,那么电视剧制片人必须精准把握这些电视剧输出平台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制片人的融资营销方式也无疑是推动电视剧类型化的重要推手。

“融资方式解决电视剧的生产投入,市场营销则是谋求电视剧商品的产出收益。市场营销核心是解决‘4P问题,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宣传(promotion)。”[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的销售渠道决定了电视剧的营销方式,目前国内电视剧营销渠道主要有三个:国内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境外传播机构。国内电视台看重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接地气,境外传播机构看重东方特色,而新媒体看重吸引年轻人的传奇、浪漫情节。因此,公式化情节、定性化人物、图解化环境等类型化特征逐步显现,套路模式的应用成为常态。

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营销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大卫视综合运用电视频道、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在内的多种渠道展开立体化营销大战。针对这种策略,言情偶像剧、喜剧则是台、网联动趋势下最为热门的类型剧之一。

3 产业化与政策导向促进电视剧类型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电视剧产业化还存在诸多弊病,譬如内容与题材同质化、创作过程缺乏严谨等问题都困扰着创作。政府管理部门针对这些不足制定了新章程,产业化与行政管理双管齐下,中国电视剧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并且规避国家意识形态风险,在对市场进行多年的探索下,逐渐形成了被市场接受的固定类型,譬如武侠剧、穿越剧、民国传奇剧、抗日剧等。

由此可见,电视剧类型形成的两大社会基础——由市场经济诱导的产业化运作以及由政府主导的意识形态生产,不断影响着中国电视剧类型化的发展。以2014年《离婚律师》为例,该作品是近年来少有“行业剧”中的律政题材。但从类型的概念上界定,相比欧美律政剧,《离婚律师》究其本质只能算行业外皮包裹的都市情感剧,国产律政剧缘何变成了情感剧?

一方面,这与涉案题材不能出现在晚间黄金档的相关法规政策有关。涉案题材电视剧因为内容的敏感性已经在荧屏黄金时段消失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律政剧(行业剧)的产出。因此,作为以律师题材为背景大谈都市男女情感的《离婚律师》也只能做社会话题、做情感、做故事。

另一方面,如果将《离婚律师》真的拍成美剧中专业性极强的律政剧是否能在国内的电视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律政剧的题材品味的小众,观看群体一般集中在30岁以上的中产阶级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中,其受众人群绝非主流。而反映现实生活家长里短的情感剧则是我国观众的主流,年轻一点的观众则更爱古装、玄幻、青春偶像剧。

4 以编剧为主的电视剧创作的类型化

类型化创作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类型意识”逐渐清晰,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却是近些年的事情。术业有精专,编剧创作趋向类型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化发展。

“据统计,2007年~2012年在80个城市播出过的所有电视剧的编剧们创作的剧本在题材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倾向于写都市生活剧的编剧人数最多,占编剧总量的19.2%;其次是倾向于写言情剧的编剧,占18.4%;创作近代传奇剧和社会伦理剧的编剧所占比重均达到11.7%;创作其他题材的编剧人数比较少。”[4]下图为2007~2012年80城市电视剧编剧的题材创作数量分布:

上图的数据显示,参与创作一种题材类型的编剧占到编剧创作总量的71.8%,可谓四分之三强。而参与创作多种题材类型的编剧数量则屈指可数,最低只占到总量的2.2%。由此可见,从制作市场、播出市场、收视市场,电视剧题材的选择都趋于一致。

随着电视剧市场的日益成熟,群体创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编剧模式。从2009年起,一批专业的剧本创作团队闪亮登场,言情和都市生活剧成为其主要创作题材。例如,克顿剧本中心在2011年推出的《夏家三千金》《爱情真善美》《爱情睡醒了》等系列剧。编剧保持一种类型的创作,对电视剧创作的好处是在播出反应和创作经验中不断加强类型特征,并且在类型化的创作过程中根据不同观众的定位与收视习惯进行类型的细化,但是,编剧固守一类,往往导致同一类电视剧内容上的雷同和剧本质量的下滑。

最后,随着电视剧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中国电视剧也因为其相关的政策法规进入了“一剧两星”的时代,那么国产电视剧的市场走向又将如何,是否会更加分流?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精品电视剧的争夺,是播出平台在市场方面竞争的重中之重,类型的细化和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

[2] 刘誉.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与叙事演变[J].现代传播,2012(4):74.

[3] 张忠仁,王霄.从市场化角度看电视剧从题材到类型的转变[J].电视研究,2012(9):38.

[4] 张海潮,白芳芹,潘超.(2012-2013)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3:41.

作者简介:彭柳(1986—),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猜你喜欢

电视剧类型化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