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和解读刍议
2015-05-30刘忠平
刘忠平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不少鲁迅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体裁多样,极具教育价值。从学生、教师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师知识储备和多样化教学模式等策略改善现状,以期初中语文教师鲁迅作品教学起到参考作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鲁迅作品解读策略鲁迅是一位声名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其作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作品体裁多样,除小说和散文之外也有涉及政论文,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于大部分师生而言,鲁迅的作品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更多问题,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兴趣
现阶段的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害怕学习鲁迅作品的状况,在学生中广为传唱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是最有力的证据。除此之外,有学生甚至将自己的网名设置成为“恼鲁迅”或者经常公开表达自己讨厌鲁迅的情绪,丝毫不见其对学习鲁迅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师视域偏窄
教师是鲁迅作品文学价值的最直接传播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非常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少语文教师对鲁迅了解甚少,对文学作品更是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工作大多依靠教材和教材参考书进行,少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师更是很少积极主动地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体裁不限、时间相近、内容相似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以促进鲁迅作品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
(三)教学模式僵化
中考一般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考试大纲,鲁迅的作品通常都被列为考试重点。教师则会以这些重点为标准,根据鲁迅作品的体裁进行模式化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大包大揽,将教材中的内容机械地注入给学生,学生只需在座位上听讲即可。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直以来,鲁迅因其极高的文学造诣让学生觉得神秘又陌生,而让学生敬而远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学鲁迅作品,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鲁迅,认为鲁迅也是普通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高在上,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鲁迅作品这一事实。
例如,在教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应该更多地强调鲁迅少年时代的天真,小小百草园的动物、植物甚至是传说都能引起鲁迅的注意,可见他是一个热爱自然、对所有美好事物都怀有向往之情的孩子;在教学《故乡》时,学生普遍被文章中描述希望的那句话所感动,而忽略了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意义。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让学生熟读和背诵这句话,而应当引导学生透过这句话看到鲁迅追求高品质人生的态度。
(二)丰富教师知识储备
由于鲁迅作品本身难度较大,中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大部分学生都很少在课外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仅仅围绕升学考试进行,极少做课外拓展。初中语文教师对鲁迅作品的知识储备太少,缺乏“继续教育”意识,让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成效不高。所以教师必须自觉自愿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适应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在大多数的教学中强调的都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歌颂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可否认,这篇课文中确实暗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但是作者真正表达的是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赞扬,抒写是的作者的憧憬与怀念,爱国之情不是主要的。教师一味的强调爱国之情,只能让学生觉得太过深奥,难以理解,更加容易产生反感之情。在这里,教师也可以着重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加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弃医从文的原因和心情。
与此同时,鲁迅作品看似复杂分离,实则完整系统,作品之间联系甚为紧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大多都是围绕对祖国的热爱、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歌颂、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反封建思想以及改造国民性这五个主题选取的。《孔乙己》《故乡》等课文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在教学这些课文篇目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将文章中的人物特质联系到这五个主题当中。比如,在《孔乙己》中看客时,就应该联想到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教师在丰富知识储备过程中必须把握这五个主题以更好地熟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地做更多课外拓展。
(三)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
如果学生一直接受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依赖思想。有的甚至还会养成惰性习惯,一开始学习就不愿意去思考,不求甚解。长此以往,自己在学习语文时的思维、视觉以及听觉都会大不如前,变得异常迟钝。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已经被固化,大多贴上了政治标签。于此,尽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这种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教师可以用影片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以增加课堂活跃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或教室现有资源组织学生举办鲁迅作品展、课堂读书会以及话剧表演等。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安排两节课的计划教学时间。教师先在网上下载越剧视频越剧全剧名家名段欣赏《孔乙己》;第一节课时,师生一同观看此视频并让学生写下观影感悟,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视频做好备课记录;第二节课教师结合视频及学生感悟进行教材内容教学。语文教师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使其具备将课本中抽象无声的文字转化为多角度的形象感受,实现理性阐述与感性启发之间的自由转换。
三、结束语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显而易见,虽然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但并不是不可解决的。要提升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质量,必须依靠师生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以及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等策略都是极为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倪燕萍.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D].苏州大学,2013.
[2]赵瑞春.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教学浅谈[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2,(02):36-39.
[3]苏虹,郝江波.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选集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