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双边一“改”一“动”,课上课下皆风景
2015-05-30王慧玲
王慧玲
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有很多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要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论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作为初中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正在成长,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他们大多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随着所学知识量的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从教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该怎样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呢?我觉得,要学会改变自己,能做到常教常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亮出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学、乐学、肯学。与此同时,还要有督促,制约学生学习的相应方法,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运用“分组联动”的教学模式,以点带面,激励学生求知,让他们爱学
所谓“分组”,就是把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及学生个性,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设置组长、副组长的职位,其他学生均有各科课代表的头衔。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力,成绩要优秀;课下,督促同组的学生学习,增强本组的竞争意识。“联动”,主要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运用组间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劲头,激发学生潜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下面我以“分组联动”教学模式中的2个板块为例如何让学生爱学。
1.让学生在前奏板崭露头角,体验表现的快乐
在每上一节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我都会布置好展示的内容:(1)如果是讲新课,就安排一个主持人,让他提问各组成员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诸如基本的文学常识,生字音、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方法等;或针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主旨,设置一个话题,根据这个话题,主持人告知各组围绕这个话题说一说名人名言;写一组排比句;讲一讲相关的名人事例;或名著的精彩内容等。在知道所要展示的内容后,各组成员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争取在主持人提问时能够流畅地表达出来。被提问的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就会为本组赢得宝贵的分数,待对所有组提问结束后,要根据各组员答题情况评出优胜组。(2)如果是习题课,安排某一主题的作文,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上课就把这篇自己写的,或从其他材料上选取的美文背诵出来。在七年级上学期,在讲《三峡》一课时,我布置学生以“景物描写”为话题完成前奏板。主持人王露自己负责写主持的串词,安排各组准备以“景物描写”为话题的成语,诗句,排比句,美文,拟写作文题目等内容。上课伊始就开始了展示活动,学生的表现真的令我眼前一亮:内容精彩,表达流畅自如。
2.让学生融入核心板比赛竞争,体验参与的快乐
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给小组加分的形式上课,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了更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竞争中来,我制定了组间竞争加分项细则:每组学生课前都准备好书和练习册、都能完成作业、都能纪律好、都能在课上回答问题一次、都能认真完成学案、哪组学生有明显的进步等都列入加分范围,这样学生逐渐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了遵规守纪的意识,端正了听讲态度,锻炼了独立自学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努力方向,在某一方面做好了都可以为小组做贡献,为小组争光,自然而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甚至把竞争的气氛延续到课下,竞争的方式让学生你追我赶,最大限度地激活了课堂。记得在讲《日出》一课时,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课本剧表演,需要3名学生分别饰演黄兴三,李石清,潘月亭。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表演并不是强项,为了鼓励他们来个自我突破,我提议如果能表演的,将三倍加分,表演时惟妙惟肖的,五倍加分,“重分”之下,必有勇夫。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演,由于时间有限,没表演上的学生意犹未尽,课下找我说还要再下一节课表演。
二、坚持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保驾护航,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乐学
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语文课教学中,我总是保持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创设出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考,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语言的运用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有情感的语言外,还要架设一座师生情感之桥教师。“爱屋及乌”“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就同样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这就是情感的迁移,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并由此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情感之桥的建立需要尊重、关爱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功效最为明显。我曾教过一个叫汤春雨的孩子,他从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多有自闭的倾向,这个孩子也不例外,上课不爱发言,即使是被提问了,也一言不发。成绩自然是低的可怜。我想这样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也是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的。于是课下我有时亲切的询问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和他聊些家常,上课提问他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鼓励他。逐渐的他在上我的课时,有了改观。更出人意料的是在一次前奏板背作文时,他所选的文章篇幅较长,文质兼美。他背完后,我先鼓起了掌,随之教室内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三、采用“地上与地下工程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意识,让他们肯学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知识点繁多冗杂。要想让学生夯实基础,多些收获,除了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外,还需要课后布置一些“地下工程”。所谓地下工程,就是只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布置完任务还要去检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由于每个教学班的人数都很多,单靠我们自己检查,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我们可以责成组长、副组长、组内的语文课代表共同检查,在移交本班的语文课代表抽检,再把作业交到我们手中再检查。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浑水摸鱼、敷衍作业的情况。
“地上工程”是指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总之,无论上课我们采用什么教学模式,运用什么教学策略,只要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这门课充满期待,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每一个45分钟就是高效的45分钟。最后,我用我最喜欢的毛主席的诗词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