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

2015-05-30袁国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想象

袁国彬

摘要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思维的前奏。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阅读可以和文本作者交流对话,挖掘文本的人文底蕴、体会文本的人文内涵,感受文本的人文关怀。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真、善、美,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追求美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写景的、状物的、记人的、叙事的,都是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小短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读,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慢慢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细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及所创设的情景,学生读出味道来了,感受到了其中的美,自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阅读课当做讲读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结果给学生留下的只能是片断的、零散的记忆,把文本中蕴涵的美破坏殆尽。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兴趣。

二、阅读过程细心品感悟美

美感体现为精神的满足,美感没有终点。小学语文文本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最美的文学。在阅读学习中应引导学生细心品与悟,初步在主体意识中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识,直观地感受美。

(一)边读边想,呈现形态美。

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如《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交流中,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二)示范美读,展示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教师成功的示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孩子们自然流露的“纯洁”、“活泼”、“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事实证明,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三、深入文本在感悟想象中体验美

感悟想象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是一种创造性的感知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发挥想象力,完成对文本的建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耐心“品”与“悟”,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进而体悟文本中蕴涵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景色美。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启迪思维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没的感知和体验,要将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从而塑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小学语文文本中存在着广大的未确定、未实现的领域,留有空白是艺术的特性和韵味所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善于发现文本预设的空白点。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就是让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这就要教师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学生通过感受美、体悟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在此的基础上,再创造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创造出美好的明天——新世纪的“伊甸园”。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想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