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5-05-30姜佐民赵世民贾平穆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础性主动性政策

姜佐民 赵世民 贾平 穆标

课题题目: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124,本项目为2015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重点课题。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协同效应、品牌效应、集聚效应以及互补效应的优势,实现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集约化、高端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职业教育集团化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优势资源,吸引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有效地解决了职业教育资金匮乏、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政策;主动性;基础性

【中图分类号】G710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及其它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互通有无,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注重从政府宏观调控、激发企业对职业集团化教育办学的主动性、基础性建设工作等出发探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探索与实践对策。

一,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保障,制订并落实相关政策

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进行统筹规划的有力工具。对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指导,政府通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来体现。“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项目,政府既有推动性的法案,支持性的拨款政策,也有保障性的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金鼓励政策。”职教集团化办学依然需要走特色办学、规范办学的路子,为了更好的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政府牵头从宏观政策层面对全省的职教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总的来说,对于职教集团的推动,需要制定以下相关政策法规。

1,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

对于职教集团而言,政策的制定最主要的是如何调动企业的办学积极性。我们过去所提的发展职业教育,政府的政策主要侧重于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提升总体质量,集团化办学就是一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职业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功能,又有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功能,企业从职业院校吸收其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资源的使用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目前我国的社会背景下,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寄希望于少数有长远发展目光的企业负责人是不可取的,“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的约束,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己经降低为企业领导人的认识。”以政策为推动力促使企业参与职教办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与责任相对等的就是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所能得到的利益。如果只有推动性的政策,没有相配套的优惠倾斜政策,就难以确保集团建设和发展中的运作顺畅进行和参与实体的积极投入。政府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上,比如说,集团内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基本工资由政府划拨,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成员每年适当减免税收,集团合办教学实体中的生产利润分配和税收上缴要有优惠措施等。

制定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政策是确保集团化办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相等是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权利与义务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国家政策的制订中,如果只强调企业应当遵守的义务,而忽视企业权利的保障,必然导致企业对办学支持的乏力。在实际操作中为确保企业的权利与义务都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有国家相关政策作为保障。

2,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

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中,首先是对集团身份的认定。本文在对山东省职教集团进行调研的时候,许多理事长单位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函需给职教集团一个合适的“身份”,以便于职教集团这个“法人”在当今经济社会的活动中行使权利,承担责任,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各项工作。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职教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使集团成员单位对集团的依附性减弱,集团的稳定性和紧密度受到局限;成员单位与集团之间没有构成实质联系,只与牵头单位构成契约关系,合作关系为职业院校与企业等成员单位直接进行,不存在为集团承担义务和责任,在行为上随意性很大,这种过于松散的关系影响了集团方针的贯彻和任务的实施,这是契约型职教集团的缺陷所在。

其次是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引导职教集团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逐步扩大职教集团的办学自主权,如尝试进行集团内部中高职对口升学的有序衔接和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支持在职教集团内建立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合理调整全省职业院校布局,改变职教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现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整合职教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职教资源利用的公平和高效;处理好既整合全省职教资源,又不影响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处理好职业教育发展的计划性与市场化的关系,处理好职业教育办学中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最后是建立职教集团的激励与监控机制。制定资源共享的交换规则,“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以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真正实现集团内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激励企业、职业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职教集团化办学,形成互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全省所有职教集团进行年度考核,对办得好的职教集团提出表彰并把其经验加以推广;改革政府监控模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信息反馈;推行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质量认证制度,规范过程管理,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管理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等。

二,激发企业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主动性

职业教育集团中存在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两个主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就是要重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各方联动,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达到既培育人才,又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的双赢目的。校企两个主体中,关键是要调动企业这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企业全面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监控、评价。

1,企业技术专家全面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在目前山东省的职教集团发展中,企业全面参与职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尚未形成规模,体现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参与度不高,专业教材的编写仅限于少数订单班的专业教材上。这也凸显了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选择都要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根本依据,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以集团理事会为中心,组建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以调研结果得出的企业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开设;减少专业设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整合职业院校的有限资源打造拳头专业、品牌专业; 新专业的设置要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杜绝为拉生源而盲目一哄而上搞新专业开发现象,对专业名称的设置、专业标准的制定、专业招生人数的多少、专业课程课时的开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等方面要有企业专家的严格论证。

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参与,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职教集团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的全面反映,企业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是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加强校企合作的纽带。企业在参与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教材编写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加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办学思想,二是企业具体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是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专业教材的编写中,其一是内容应适度超前,以确保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不过时;其二是考虑中职、高职在专业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其三是教材要反映企业的文化,以从职业教育的最初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从整体上与企业的要求接轨。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要注意专业具有的市场性和时效性,注意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如科技进步导致新专业取代原有专业,或专业人数达到饱和状态无需继续开办,教师调动,师资或仪器设备跟不上要求而无法办学等因素。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规模,并按照专业就业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瞄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设新专业。

2,鼓励企业技术专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被推向了市场,其办学机制必须迅速而主动的市场化,必须开设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学决定着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来进行,评价指导着教学。然而当前山东省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评价内容上看,侧重系统的理论知识评价,轻视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看,基本运用笔试为主,实操、口试为辅,仅少数课程应用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从评价的过程来看,一般为静态评价,即一次性评价,极少运用动态评价。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改变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本文尝试提出以企业作为专业课程的评价主体,组织技术专家为考核小组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评价;职业学院作为课程实施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构建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及反馈关系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稳定而又灵活的循环体系,很好的把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统一起来,能有效的协调各方面关系,促进政、校、企合作,高效运行。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落实,将不再处于对职业教育袖手旁观的境地,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处于评价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会促使其主动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企业培训和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将根据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迅速准确的作出反映,根据评价对培养方案作出调整,人才培养归位于实际需求,减少盲目滞后和被动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调整教育目标,向学校提供必须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协调两者关系,促进校企联动、合作双赢。

三,强化四项基础建设工作

1,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从“扣式合作”到“拉链式合作”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提升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命题,体现了整体性、基本性和全面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要抓好专业建设。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的利益联系主要在于学生层面,企业适用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对应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来实现,其对人才的结构、层次和类型的要求同样是通过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的调整来达到。

宏观层面的专业建设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整合各职教集团资源,依据各职业学院的具体情况和合作企业的发展情况,调整全省的专业布局,既分布均衡又特色专业突出;充分考虑全省中、高职专业上的衔接;抑制部分专业过热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拳头专业的支持力度,向紧缺专业和农业发展巫需专业给予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把握入口,对新专业的开设进行严格审批,要有专家对申报院校项目的严格论证,设备、师资、实训场所、合作企业等都达到规定要求,尤其是有足够的就业市场;处理好短线专业与长线专业的比例关系,重点建设好长线专业。

中观层面的专业建设主要是由各职教集团来完成。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组织集团内成员进行专业设置前的大规模调研。从专业设置前的社会调研,到专业设置后教学内容的确立,招生规模的大小,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完成从“扣式合作”到“拉链式合作”的转变。利用集团化办学平台,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深度参与职教专业内容的选择,实践课程的开设,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技能的考评,校企“拉链式合作”;考虑专业的建设成熟时间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变化。集团内专业建设还包括不同职业院校相同专业教师的常规性互换和人员交流等。

微观层面的专业建设主要由各职业院校完成。职业院校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市场对人才结构、层次和类型的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专业课程内容既要反映与专业相对应的产业及行业的知识、技术、技能相匹配的程度,又要随着产业群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专业的设置以有就业市场为前提,注重毕业学生就业的契合度;专业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合作实体建设:以“点”带“面”

加强合作实体建设,主要是抓好两种类型的办学实体。第一种是职业院校出地,集团企业出资金或设备的合作形式,目前在山东省仅存在以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职业院校与企业合办的实训基地,实习实训仅限于龙头企业和牵头职业院校。这类合作实体的建设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训基地应向集团全体成员单位开放,为集团内相同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习机会,为集团企业成员提供服务;

其次,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允许以技术入股、品牌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各方面资金,不断扩大规模,增强服务集团各单位成员的能力;加强管理,建议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引入科学管理方式来实施管理,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各方利益一。

第二种集团合作实体是政府出地,企业出资金或设备的区域性实训实习基地。此类基地建设以地、州、市为主,重点服务本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企业行业。一直以来,山东省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都是以校为单位,各自为战,导致资金投入分散,建设重复,社会效益低;部分职业院校仪器设备数量足够,但仅能满足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技能性较强的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这类合作实体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统筹规划进行,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政府统筹布局,全面考虑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以城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之处为宜,尽量避开商业闹区;其次,把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学生成才的基地,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基地,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基地,地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课题研究的基地。

3,构建“网络式”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建设,首先是以集团为单位建立的职校教师专业成长式的培训体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专业不断更替和升级改换,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观念和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行动;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实践教学能力的锻炼;新教师岗前职业技能的训练等。职校教师培训,一是职业院校应制订教师常规训练的制度,每位教师每年度至少一个月以上,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到集团成员企业或合办教学实体锻炼操作技能;二是是把集团内相同专业的教师集中起来,邀请企业专家来集团开办培训班,培训合格的发放证明,做为晋升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是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教师都要参与以三年为一个轮回的培训班,确保能得到最前延技术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最新发展形式,调整专业内容的设置。培训体系中其次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当今世界社会生产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化,企业界特别是新兴技术部门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

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常规培训,建立在现代化技术装备基础之上的物质资料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的三大问题是:一是缺乏培训的时间保证;二是培训的投入不足,劳动者承担的费用过高;三是提供的培训机会不足。在集团化办学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跟上科技经济发展的步伐; 有利于节约开支,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之一是在职业院校开办高级进修班,集团内或外部技术专家担任主讲,邀请集团内企业相应专业技术员工参与,培训合格的发给证明,此类方式适合新的技术出现并加以应用时;方式之二是职校教师去企业对成员企业员工进行常规性轮训,以半年一次为宜,培训内容可包括思想、技能、锻炼、保健、休闲、审美等多方面。

建设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网络,还包括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朋友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以进行耕作,职教集团需根据当地实况开办此类培训班,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在人才需求上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培训。在山东省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的第二第三产业服务的需求,急需为他们进行转业培训。各职教集团应充分利用合作优势,发挥集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充分发挥职教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地方上每年都有退伍转业的军人,需要对其进行就业培训,此类培训具有不确定性,适宜政府出面,委托职教集团按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实况开办培训班,加强集团与当地劳动部门的协调,共同制订培训目标,共同选择培训内容。

4,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软实力工程加强集团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包括哲学、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在内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在生产与生产力发展、技术与技术进步过程中不断升华而形成的职业文化,是一种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如何在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教育统筹兼顾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上使学生同时获得“精神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双重熏陶,在学生身上实现自身“文化与技能的和谐”,成为职教集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加强职教集团文化建设,以集团内合办的教学实体为载体,强化实体的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合办教学实体要规划布局合理,环境美观洁净,景点、标志性建筑、主题雕塑、树木花草等能彰显集团特色,实习实训环境追求整齐清洁、宁静优雅。在教学实体的管理制度中突出集团成员齐抓共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贯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让学生在技能锻炼的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养成职业道德。加强职教集团文化建设,以成员合作文体活动为纽带,强化成员之间的联系,活跃合作氛围。

加强职教集团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职教集团的社会影响力。首先是集团成员对本职业教育集团网站的建设要采取齐抓共管的办法,把集团网站建成一个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一个社会职业培训的合作点,一个宣传职业教育的窗口;条件成熟的集团可成立集团内部网络;QQ群的建设等现代交流方式在集团的文化建设中应好好加以利用。其次是集团内部每月举办一期简报或集团通讯,报刊、电视台(尤其是教育电视台)、广播等现代媒体应给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此外,职业教育中,教师能力的养成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教育目标能否按计划完成,在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系着集团化办学能否深度开展,顺利进行。现代的教育观一般把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合称为关键能力,认为在现代的关键能力中包括了诸如学习、社会交往等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能力则可以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类。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因素中,专业理论知识一般不存在多大欠缺,问题是专业实践能力存在不足,以及关键能力培养的忽视。

结语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目的是整合各方有限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运转优质资源。目前,山东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上还处在各职业教育集团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阶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建机制尚不规范,缺乏明晰、有力的保障,自身的运行机制尚需完善,缺乏能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能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如何让职业教育集团的体制更有凝聚力,让集团的机制更有活力,出现一批体制多样、运转灵活、效果显著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一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国宾.对职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9.

【3】彭世华,职业教育发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467.

猜你喜欢

基础性主动性政策
政策
政策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助企政策
政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