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5-05-30刁丽嫣
刁丽嫣
【摘要】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习作才不是单纯的课上命题、指导,学生叙写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生活、交际的真实过程,是“使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使习作成为学生真实的生活交际”的体现。它遵循了从课例中领悟,在实践中积累,在口语交际中丰富,在习作中完善,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训练过程。
【关键词】整合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型
有效的学习型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语言的口头表达,习作是语言的书面表达,两者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能互相促进,互相融合。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习作才不是单纯的课上命题、指导,学生叙写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生活、交际的真实过程,是“使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使习作成为学生真实的生活交际”的体现。如果使学生感到习作就是生活中一次次现实的语文交际,是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他们就会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自觉的行为,习作教学也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真正体现出“学习型”的模式。那么,如何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呢?为此,我校语文科开展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从研究实践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有效策略:
一、立足教材,有的放矢构建学习型课堂教学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是相关联的,特别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直接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安排,但有些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却毫无关联,是完全不相同的话题。因此,整合时,就要做到立足教材,有的放矢,不能生搬硬套强加整合。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型的课堂,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潜心与文本对话。同时,要“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看它们对孩子的学习是否有障碍,孩子们喜欢哪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再依照孩子的特征去选择和参照。尤其是口语交际与习作课,教师只有反复揣摩教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再巧妙地安排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才能使课堂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二、互相渗透,形式多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交际和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因此,要根据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引起学生的交际兴趣,有写作素材,才会把文章写精彩。
1、渗透引导,水到渠成
学习型的口语交际课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交际而交际,而是要求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适应时代气息和现实生活需要的内容有选择地融进教学内容中,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飞速发展的社会联系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科学价值与人文魅力。让学生在无字句处学习习作,使口语交际课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阵地。
三年級上册第二个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讲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在口语交际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说的人要把事情说清楚,使听的人听明白,还要要求听的学生,在认真听的基础上,说说故事里讲了谁的什么事,反映了人物的什么品质,怎么讲清楚的,实际上就为习作指导奠定了基础,这样习作课上就可以继续围绕写谁的什么事,稍加点拨,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结合教材,拓展交际
丰富了习作的渗透引导,完成了进行连句成段的方法训练,运用口头语言表达了一个场面、一种景物、事件的精彩部分和自己的新奇想象等片段,接下来的习作指导课再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润饰成一个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性的书面片段,就不必过多的指导,这就是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整合的优势。
例如:我在教《二十年后的故乡》这篇习作时,课堂上让学生想象20年的故乡将会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学生这样的回答:20年后,汽车可以在空中开。孩子这样的回答让我的思绪突然迸发光芒,我顺着他的思路,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谈一谈。这个学生将飞机和汽车进行整合,研制新型的汽车,可以在空中奔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未来飞行汽车的模样、功能想象得淋漓尽致。一项新的技术的成功研制,都是从最初的大胆设想开始的。
3、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作文就是做人。一个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魅力决定着作文的思想深度,影响着作文的水平和质量,作文更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引导与组织课堂教学时,除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之外,应从多方面去挖掘和点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和审美观。通过陶冶情操,提高觉悟,从而找准和确立人生的坐标,学会做人的道理,激励学生更好地把语文知识学深、学透、学活、学好,把作文写得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但在班上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如,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学校三年级(同龄人便于沟通)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这里玩过。这次她给老师来信说,今年暑假她要来我们这里玩,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师想让同学们向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龄人,由你们介绍,在她听来更加亲切。接着让学生先在小组练说,然后在班级里交流,甚至可以煞有介事地把学生所说的话录音,告诉学生要把带子寄给自己的外甥女。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4、结合实践,丰富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语言实践。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在创设的丰富的生活情境中亲自实践,以达到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加深情感体验的目的。
如,写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尝试从学生爱玩的游戏中选择一种入手,引导他们作文。像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画鼻子、打羽毛球、跳绳比赛、丢沙包、跳皮筋、吹气球等活动和游戏,老师也积极参加,跟学生们一起玩一玩、乐一乐。有了这些富有情趣,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作铺垫,再在活动或游戏后,让学生适当说一说、写一写,有了这些实践素材,再去指导作文也就不难。
5、开展活动,有米可炊
学生写一篇习作,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淀。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表达技巧。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教师本身必须是阅读爱好者,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介绍时,学生带着这些书,将书中的主要内容作简单的介绍。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促使学生养成用心看书、喜爱看书的习惯。这些的活动让学生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汲取丰富的营养。习作内容自然是“水到渠成”。优秀的作文在学生的笔下产生了。
6、放飞想象,尽情发挥
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一个教学理念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结合课文进行想像作文训练,是作文教改的主要阵地。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使说、写紧密结合,有利于巩固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更有利于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读《凡卡》后,想像凡卡回到爷爷身边的愉快心情,以《凡卡回到了爷爷的身边》为主题,先说后写。学习完《桂林山水》后,也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去桂林游览,回来后会怎样向伙伴们介绍呢。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在大家大胆的想像中,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了,老师再让学生以《桂林归来》为题,写一篇习作。
三、先说后写,循序渐进
怎样做才能在語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呢?小学生作文写的是生活的见闻及心中的感想。想和写之间有一个过程,口头作文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延伸和发展。只有会说,方能写好。因此,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交流有关“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怎样珍惜资源”的话题,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份环保建议书,从教材安排上来看,“说”是为“写”服务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口语交际这一部分时,有意设计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我们能够为珍惜资源做点什么?珍惜资源你有什么妙招?假如看到有人浪费资源你会怎么样做?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把建议书的写法渗透到口语的交流之中,为写好习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然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她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教学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时,成功的交际是写作的力量源泉,她可以促进学生好好的写作。请记住,无论如何不要让口语交际与习作失去联系,而是要让她们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但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它遵循了从课例中领悟,在实践中积累,在口语交际中丰富,在习作中完善,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训练过程。强调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动写结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共同去研究、努力探索、亲身实践,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将更加高效和完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专家工作委员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汪晓华.有效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E〕.http://www.jxteach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