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文化,推进一带一路
2015-05-30郭万杰华海坤
郭万杰 华海坤
摘 要:自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之后,我国在发展“海洋强国”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而舟山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发掘和弘扬舟山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舟山文物局和各个历史文化研究单位便加强对舟山历史文化的发掘,提升其整个“海上丝绸之路”大局中的地位和自身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调查现状;调查结果;开发与保护
舟山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北接登莱,南亘闽粤,毗邻江浙之乍浦、苏州、松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古代港城或经济腹地,旁及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及南洋、西洋等外围地区,是我国古代丝绸、陶瓷、茶叶三大宗外贸产品出口的必经之地。另外它具有众多的港口,纵横交错的航道,这就导致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在古代中国气象预报系统并不健全,这就导致了海洋海上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的海难事故却留下了许多水下文物,因此水下考古工作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舟山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舟山水下文物调查现状
1.1 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之前
2006年6月至8月,国家博物馆组织开展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在舟山群岛大部分濒海乡镇渔村及海岛进行陆上实地走访调查,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完成了水下文物信息和收集工作,共发现水下遗存点65处,采集到一些出水文物,对舟山海域的文物分布位置、保存状况及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舟山海域古航道、古航线及海上交通贸易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2007年,为了配合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十一五”中國海疆水下考古工程的实施,在国家博物馆水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在舟山市政府的积极协助之下,通过仪器探测、潜水探摸等技术手段得到了众多的水下文物遗存线索,这些线索经过整理之后可分为三个区域:Ⅰ区-灰鳖洋海域(舟山群岛西南部)、Ⅱ区-中街山列岛海域(舟山群岛东部)、Ⅲ区-嵊泗列岛海域(舟山群岛北部),在这些区域中分布有大量的沉船、瓷器等文物,这次水下文物普查活动为舟山水下文物的进一步发掘和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之后
由于舟山群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各个部门对其都相当重视。自2008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舟山水下考古工作站以六横双屿古港研究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对水下沉船、古代航道和港口的调查,最终确定突破性进展,共发展65处水下文物遗存点。2009年,舟山市新发现“海天舰”等9处沉船(群)遗址疑点,徐公岛等6处港口遗址,涉水临港型古文化遗址、遗存7处。考古发掘古文化遗址1处,探测探摸水下沉船疑点3处。2010年,共发现有价值的水下文物信息50多条,新发现“鲚鱼礁宋代沉船”,“东白莲元代沉船”等疑点5处,“小尖苍山”等水下文物疑点7处,“东座山”,“阜巷”等古港码头遗址4处,清埋化成寺外销瓷遗存1处,探测探摸确认“太平轮”和“江礁沉船”水下遗迹2处。
2 2015年暑期调查结果
自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开始至今,舟山市水下考古工作站共征集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水下文物线索,其中包括水下沉船、古港码头遗址、水下文物疑点等,但是其中一些由于水文条件、科技水平等制约,无法进行有效的发掘保护。当然不管是岸上文物和水下文物的调查都是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海陆位置的变迁,更加加剧了文物调查的难度,另外加之舟山所辖海域广阔,以及人员过少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导致水下文物调查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舟山文物局加强同当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因此2015年暑期,舟山文物局委托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在嵊泗地区进行水下文物的调查和摸底。此次嵊泗水下文物调查之行,我们采访了老渔民、水下文物研究学者、政府机关工作者、学生等各个文化层次的人群,而且在年龄层次上也考虑到青、中、老不同的层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也补充、完善了之前舟山文物局原先考古调查中得到的所不确定的调查线索,提供了更多的佐证。(表1)
参考文献:
[1]蓝色宝典编撰委员会.蓝色宝典[M].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1.
[2]郑国珍.福建省海峡西岸物顶文化遗迹涉台文物调查报告[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郭万杰(1994-),男,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B13历史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