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在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中的创伤
2015-05-30兰秀娟
兰秀娟
名作,《最蓝的眼睛》向读者揭露了非裔美国人的悲惨人生经历。莫里森使用独特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这些可悲的黑人身上的悲剧,着重陈述了佩科拉及其父亲乔利的悲惨命运。本文将重点分析佩科拉身处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间所遭受的创伤。
白人文化的内化
在美国社会中,白人文化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因此,整个非裔美国社会为了紧跟潮流和寻求自己的文化身份而选择接受白人文化。佩科拉对于一双美丽的蓝色眼睛的愿望就是她对文化的认同与向往。白人文化将黑人定义为低等种族,并给他们贴上了落后、野蛮以及丑陋的标签,却将白人视为高等种族,拥有进步,理性以及美的标志。
从出生起便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佩科拉为自己的“丑陋”感到羞耻,并厌恶自己的身份。正如莫里森所说,“其余的家庭成员(布里德罗夫太太,山姆·布里德罗夫、佩科拉·布里德罗夫)把丑陋当面具一样戴着,尽管丑陋并不属于他们。”(莫里森,24)她渴望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因为她认为人们会因此认为她美丽,并因此与她丑陋的父亲,母亲,黑人邻居区分开来。每天晚上,佩科拉便在祈求那双蓝色的眼睛,并为此虔诚地祈祷了一年。尽管结果证明她的祈祷是徒劳的,她仍然心怀希冀。佩科拉喜欢吃玛丽珍糖,而每个糖纸上面都有玛丽珍的头像,“一张笑盈盈的白脸和飘逸的黄头发。一双蓝眼睛从一个清洁舒适的世界里向外看他。看得出他有点小脾气,也很淘气。佩科拉认为那双眼睛实在太漂亮了。”(莫里森,32)佩科拉憧憬着这样一双美丽的蓝色眼睛,带她走出令她感到羞耻的世界。
佩科拉对蓝色眼睛的渴望正是展现了白人至上理念在黑人社会的蔓延。佩科拉追随着白人定下的审美标准,认为蓝眼睛就是美,而蓝眼睛正是白人身份的象征。正如陈奕颖所说,“‘蓝表面上所指的是白种人眼睛的颜色,实质上寓意白种人的身份。”拥有黑人的特点让佩科拉感到无比耻辱和沮丧,这正是导致她与黑人本源的疏远。
2. 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带来的伤痛
在整个故事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导致佩科拉以及她的家族悲剧的根源。由于种族歧视的迫害,佩科拉和她的家人不得不住在肮脏狭小的地方,“俄亥俄州洛兰镇宽街雨三十五街交界的东南角上有一个废弃的库房。它无法与黑沉沉的天空融为一体,也与四周灰色房屋与黑电线杆很不和谐。相反,它强行让路人不得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既让人恼怒又使人伤感。”(莫里森,21)整个房子和周围的环境都让人感受到压抑、窒息、死气沉沉,同时,这房子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无足轻重,甚至到了隐形的地步,这正如黑人所经历的一生。佩科拉就住在这样令人绝望的地方,而她的悲剧也诞生于此。
小孩应该在家或者学校享受童年的快乐,但是佩科拉却因为是黑人女孩而长时间遭受同学欺凌。她的父母从来不关心这个女儿,反而严厉地对她。她的父母也是长时间处于争吵打斗中,互相辱骂对方,仇恨对方。这样的生长环境使佩科拉从小就经受了巨大的创痛。
佩科拉承受的最严重的创伤来自于他父亲的强奸,这种有违伦理的事情是不被任何社会所接受的。她的父亲乔利曾经是一个单纯善良的男孩,但是两个白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和他的一生,他对人生绝望了,很容易对妻子女儿发脾气。他原本并不是打算强奸自己的亲生女儿,但是在醉酒的状态下,那一天的耻辱经历一遍遍地侵蚀着他的内心,所以他把所有的恨和痛苦都发泄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来自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毁灭了乔利的一生,他无法做一个好丈夫,一个称职的父亲,所以他也毁灭了佩科拉所有的希望。
身为一个黑人女孩,佩科拉为她的“丑陋”感到耻辱和痛苦,所以她总是对着镜子质问自己为何如此“丑陋”。忍受着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歧视与凌辱,佩科拉对人生感到绝望,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甚至在教室做同桌,也没有人愿意听她说话,所以她渴望一双蓝色的眼睛。她单纯的以为一双蓝色的眼睛就能使她变漂亮,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与尊重。出于对蓝色眼睛的渴求,佩科拉喜欢吃玛丽珍糖果,看着糖纸上玛丽珍漂亮的蓝色眼睛。然而买几粒玛丽珍糖果这么简单的事情,商店老板却因为佩科拉是黑人女孩而歧视她,短短的话语中充满了老板的不耐烦与厌恶,这些司空见惯的歧视使得佩科拉内心充满极度的自卑。
3. 来自黑人的压迫
佩科拉的心里创伤不仅来自于白人文化的歧視,也有来自黑人群体的欺辱。佩科拉在学校时,经常是黑人孩子欺凌的对象。原本这些黑人家庭的孩子也承受着与佩科拉相同的来自白人的不公平待遇,然而他们对彼此的遭遇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反而嘲笑彼此的遭遇,这源于他们对自己黑人本性的轻蔑。正如胡婷所说,“黑人彼此间的敌意正是出于潜在的自我轻视喝自我憎恶心理。他们从彼此身上看见了自己所憎恶的黑人性。”
当佩科拉遭遇被生父强奸这样的悲剧,没有一个人对她表现出丝毫的同情,他们反而极力诅咒佩科拉生下来的孩子。他们将这件事情一切的错误归结到佩科拉身上,污蔑她不顾伦理勾引自己的父亲。正如莫里森所说:“我们的惊讶时短暂的,很快由一种奇怪的自卫性的羞愧所代替;我们为佩科拉感到难堪,感到痛苦,最终为她感到难过。悲哀驱散了买新自行车的念头。另外我认为我们的悲哀因无人分担而愈加强烈。人们对这感到厌恶、可笑、惊讶、愤恨甚至兴奋。我们希望听到人们说可怜的孩子或是可怜的宝贝,可是大家只是摇摇头而已。我们希望看见人们皱起眉头表示关怀,可看到的脸都毫无表情。”(莫里森,120)
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表达了自己对佩科拉和其他黑人的同情,她也深刻指责了来自白人文化的歧视与黑人文化的冷漠,这正是造成佩科拉心理创伤的根本原因。莫里森通过克劳迪娅期待变强大的愿望表达了对所有黑人的期望,即让自己变得强大,来对抗社会中一切不公。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