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宽容

2015-05-30时长江

当代作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纵容本质观点

时长江

宽容是人类社会走向进步和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建立在对人与世界的多样性、真理的相对性与个体的真实性自觉意识基础上的理性和明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及人生观。具体讲,宽容意味着对世界差异性存在的认可,意味着对价值多元主体的承认、尊重和平等看待,意味着对不同事物个性化的客观理解,意味着对非主流的、不守成规的观念行为的容忍,以及对挑战甚至反对自己的观点的容忍。宽容的本质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为对他人存在或权利的一种尊重。

宽容精神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的精髓之一。《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国内学界对宽容的概念也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如《辞海》将宽容界定为“宽恕,能容人”。也有学者则认为:“所谓宽容,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智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思想”。宽容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渊源。《尚书》最早提出了“有容,德乃大”的命题,首倡宽容精神;《周易大传》中写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0世纪初,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时开创“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新风气,充分体现了科学的理性和宽容。综上所述,所谓宽容就是对宽容对象的言行及其缺点与不足给予一定限度的包容。顺而延之, 所谓教育宽容就是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事给予一定限度的包容。它既包括对教育的宽容, 也包括对教师的宽容和对学生的宽容。

应当注意的是,对教育宽容的理解不能偏颇。首先,宽容不等于懦弱。懦弱是指个体面对外界

消极现象刺激时,不是予以正常的抗争,而是表

现出一种软弱无能的个性倾向。宽容则是一种自尊与自信,是一种表面柔弱而内心坚韧强大的表现,是人格的一种主动开放状态,是一种对世界、真理和人的本性深刻洞察后表现出的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其次,宽容不等于怜悯。就个体而言,宽容是表现在对处于交往活动中的个体认同、肯定和尊重基础上的一种德行,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是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容忍。而怜悯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往往体现出一种暂时的实际上的不平等,即一方处于幸福、甚至优越地位,另一方则因身处不幸或承受着苦痛而引起他人的同情。怜悯最大的特点只在于情感、心理上,其表现为廉价的居高临下的怜惜。宽容则注重宽容对象的性质,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注意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它虽然也有一定的移情作用,但它并不希求主动地介入对方的生活空间,它更为注重尊重别人,不干涉别人。最后,宽容不是漠不关心,也不是纵容。漠不关心是一种既不赞同,也非不赞同的行为,是一种不管不问的被动行为,而宽容则包含着主动的限制因素。没有严格要求,宽容就会成为纵容,就会成为漠不关心,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世界的本质是多样性的存在。世界的本质是具有丰富的“差异性”,不是僵死的“同一性”,或者说世界的本质是“多”,而不是“一”,这就是宽容的本体论根据。“‘差异性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意指我们的世界在根本上是一个包括无限多样性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纵容本质观点
监督中的共谋与纵容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观点
酒店“毛巾门”罚2000元,是惩罚还是纵容?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晋武帝纵容腐败留后患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