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5-05-30于一鸣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音乐欣赏审美能力

于一鸣

摘 要: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离不开音乐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的实施与不断累积。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要务之一,正如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曾指出:“如果音乐教育要成为音乐教育,并同时成为审美教育,它的起点必须是清楚地理解音乐的审美本质和审美价值。”同时他还指出:“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音乐教育的本质即是审美教育。同时也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是落实并实施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想象力、领悟力和评判力。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外,也要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课程中不同的展现方式以及种类,并能初步建立起学生对作曲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判断。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组织的与音乐欣赏相关的文化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音乐的想象与领悟经验的积累。下面笔者就来谈谈音乐欣赏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1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生根于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对于记忆表象片段进行加工后再创造的过程,通过人脑对记忆表象的重组构建出新的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建立起审美想象的过程。处于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直接的感受对象,作为教师不要以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消极机械的感受施以教学手段,而是要主动争取性地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情绪,使其适应于课堂教学审美对象的信息片段。通过对审美信息的不断整理与不断强调等有效手段,使听者随着教师的引领通过对自己潜意识的加工再创造,再现出以往潜意识中的记忆表象达到课堂审美的目的。挖掘出教学对象存在于潜意识当中的审美意识进行强化练习,教师也可以从中不断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审美意识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形成记忆联想或创造出全新的审美形象。

当我们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时,能够产生各种情感体验。自己的情绪也会随着音乐当中动机的强化而不断受到感染,所以,学生构建自我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加以美化不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音乐想要表达的情绪和学生大脑中潜在的意识情感互相作用交融,产生出自己对于音乐独特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获得审美体验,重新映射到自我生活当中比以往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更能够获得审美享受。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运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不断形成建立起自己对于音乐的想象习惯。引导帮助教学对象在课堂上建立音乐作品当中的音乐形象,发挥其自身主动地创造积极性,从而形成音乐欣赏思维习惯。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静心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过多地讲解反而会扑灭他们预先建立的想象力。因为音乐不存在想象标准,不能单纯依靠想象来衡量音乐审美内容的信息量。

2 音乐审美的领悟力来自于发自内心的聆听

从事一项音乐欣赏活动离不开与听者互见的联想与遐想、依靠听觉体验建立起对音乐的初步认识。而联想与遐想的作为欣赏音乐的前提,需要建立起听觉感知与审美情感的领悟力。感知需要一定的心理情感作为物质基础,通常意义上说,音乐的感觉即指通过音乐直接作用于人脑神经系统的感官,是通过人体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系统的相互传导作用,作用在人脑中形成对某些事物记忆片段产生关联性的遐想反应。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当人体听觉器官从生理器官升华至审美感官,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审美体验带给人的情感领悟。教学对象需要时间积累自己的情感阅历,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对教学对象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不断地捕捉审美对象对教学的反馈,找到从中包含的审美信息重新加以运用。

然而,作为人对于音乐美的领悟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人之所以拥有领悟审美对象的一种体验加工再创造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依靠原始情感综合积累并源源不断地筛选总结逐步形成的能力。学会领悟音乐当中包含的情感就是要用心去发掘学生领悟音乐作品当中蕴含的美。音乐上可以通过速度与力度、旋律与节奏以及和声与曲式的运用等手法来展现作曲家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构思,当听到一首音乐作品后,大脑和神经中枢系统接受刺激后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中得到对于一种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领悟体验。音乐欣赏中的一切感情体验与想象都要以对音响的感知与领悟能力作为基础。所以说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建立自我的音响感知能力是欣赏音乐的前提与基础。而这正是来源于审美受众体通过发自内心的聆听所掌握获得的对于音响感知与领悟能力的主要手段。

3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探究

一首乐曲受作品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影响,当我们聆听时必定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反映”,我们对音乐作品的这种情感“反映”来自我们对于自我阅历的感性积累。它并不需要经过理性的积累过程,要知道情感是完全可以通过偶发性的事件形成深刻的记忆。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自我主导审美的地位,施以引领并能及时做出指正干预。作为学生应该养成聆听习惯,尽早建立自身的审美意识,要进行有目性的聆听练习。聆听是有意识地主动接收,而听到是无意识地被动接受。要学会运用并能交替使用到教学当中,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生成把聆听习惯带到生活中去主动接收音乐带给人的审美体验。为了发展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欣赏过程中不断提示学生形成注意,一般性的潜在意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是能够轻易掌握的。随着欣赏水平的不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认识不断强化加深,对于学生不能轻易掌握的地方我们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由浅入深地加强聆听训练,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对音乐进行欣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本体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与想象、领悟与理解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整体性的领悟力。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地去发掘适合自己音乐审美的音乐作品反复强化加深审美印象,审美观念的形成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听觉习惯,培养建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领悟力。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趋于完善。

人和人生活的阅历不同,知识文化水平也存在着高低不同,因此审美能力的形成是通过自我审美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想办法投身于教学当中,使课堂能够营造出宽松、和谐、自由的欣赏氛围。学生每一次的审美想象与体验过程,都是在向着音乐审美想象的殿堂迈向更高的层次。有些时候学生会突发奇想无章可循,但我们要把他们每一次的审美想象视作难能可贵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有价值的。要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在审美世界的海洋里自由翱翔,随着学生聆听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探究,从而形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系统化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本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刘静.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喻娟.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

[4] 蒋笛.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

[5] 金薇薇.试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D].中央音乐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音乐欣赏审美能力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