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探析
2015-05-30杨乐
杨乐
摘 要:职业道德的培养是高校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进行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部分,不仅需要增强职业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需要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对职业道德的教育予以重视。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是高校当前很重要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工学结合;大学生;职业道德
工学结合背景下,大学生的培养要具有职业性的特征,要能够针对专业进行设置,并匹配社会所需职业,只有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一份工作,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相匹配。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学生真正走入社会,真正能够面向用人企业,将自身的人品、敬业以及责任感作为最重要的条件。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培养的优势
1.工学结合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职业环境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冲突,将这些矛盾进行化解,才能够真正实现成长。而道德教育的价值也正体现在此,不仅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加准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1]道德冲突会导致一定的道德行为,这也就是需要为大学生进行讲述的原因,作为职业道德教育,更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真正学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践行知识的对与错。
工学结合的背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职业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迈入职场之前,能够了解职场,感悟职场,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职场。
2.工学结合有利于职业道德素质培育和形成
从事任何一种行业,都需要关注其职业道德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从业者的职业态度、纪律以及是否具有优良的作风等方面。一旦对学生进行教育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能够在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磨炼,还需要将这些要素进行关联,并能够真正运用到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職业道德行为,但这是外部的体现,最终要能够充分融入社会,真正做到与道德理念相结合,而工学结合的背景又能够为职业道德理念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
3.工学结合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
不同的教育模式会让教育最终呈现的方式不同,工学结合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具有更明显的职业性,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胜任社会所需要的工种。职业性就是能够培养特定的技能,这不仅仅是靠理论知识或是学习就可以达成,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工作相互结合,并按照一定的职业特点培养专门的人才。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会凸显人才的优势,工学结合模式就能够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工学结合模式就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最终目的,将工学进行结合,并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一条主线,并通过企业和学校的不断参与,真正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进行整合,锻炼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顺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机制
1.建立“校企共管”的管理机制
对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管理机制应当是“校企参与,齐抓共管”。如此说来,学校与企业不是单一个体,对于道德培养的目标及方案应齐头并进。所以,教材可以合作编写,课程能够一起开设,再由双方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教育。[3]同样地实施教育,同样地进行考核,但结果却是不同的,得到的是双赢的结局和学生职业道德效果的共享。
2.建立“以生为本”的目标机制
“大学”之后便是“职场”,职场人是每一个人都要扮演的角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几个层次的需求都可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满足。由此可知,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活要求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在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中,提高职业道德情感及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能力是决定其就业力及发展力的重要因素。
3.建立“完善可行”的保障机制
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来说,完善的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在系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有道德培养领导小组这样的领导机构,进行监督与决策,又要有办公室这样的执行机构,以便工作的具体实施。除此之外,各项活动以及配套经费也要准备齐全,同时还要定制相关的行为规范准则与条例。[4]培养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与提供合适的培养场所,专业的培养和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4.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
通常以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四个方面作为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且学校、企业、老师、学生自身、同学、企业师傅等作为实施评价的机构和人员。然而,学生自身是最应受重视的一点。要想形成并巩固好学生的道德意志,自我的反思和总结是尤为重要的。评价客体即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对其培养的成效。学生的日常表现、课程成绩、活动表现、答辩考核的成绩将共同作为一个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在考核过程中,笔试、面试、答辩、实训总结、竞赛等会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一套促进道德培养的评价机制,应当做到:科学、综合、多元化。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1.实施有效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育人
(1)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学体系。高校可以针对职业道德培养,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就业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职业课程,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职业课程,学习更多的职业相关的知识,一旦了解了相关专业的要求,就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5]在构建系统的职业道德教学体系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在未来可持续学习和发展。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汇总时,要能够提升课程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将企业的能力目标和规章制度贯穿于教学之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知。工学结合背景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训功底,无论是开展仿真教学还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都需要共同进行方案的制订,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建立更加健全的机制,保证可以更好地开展练习,让学生能够学会承担,学会在企业中存活的职业道德标准。
(2)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背景要求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能够更加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训的载体, 真正完善校内生产的培训基地。校内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有教师的领导,能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完善整个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技能,真正做到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学校也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和校内的资源,积极构建生产基地,重新构建课程的体系,对于教学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3)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道德培养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组织职业技能大赛,就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挑战杯”等课外学术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正确的职业观;[6]大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校企合作文化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人”,提升学生的诚信和合作精神,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2.更新行政管理观念,实现管理育人
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仅依赖教学环境,对于规范性操作和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要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营造和諧而又民主的教育氛围,学生处于这样的氛围之中,能够不断进行学习,通过和自身的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理清自身的职业道德理念,实现管理育人。
(1)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现代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企业之中要求严格,任何一个职业人都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能够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彰显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而又积极乐观的人。
(2)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和学校的管理对接,要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好学生的榜样。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高尚品德, 才能够真正以身作则,做到认真敬业、忠于企业,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需求。
(3)结合后勤管理,挖掘培养场 所。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学生息息相关,要充分结合学校的管理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魅力。例如食堂、物业等岗位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工作体验机会,让更多勤劳刻苦、认真努力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感受到学生教育学习的力量,真正实现环境、服务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3.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实现环境育人
工学结合模式下,需要将校企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积极、稳定、务实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职业上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够在办学理念和校风上有所提升,进一步将校园文化和企业的道德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学结合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以学生为本,不断进行创新,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现如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秦军林.如何加强泰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1).
[2]周振刚.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李凤云.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李丽君,黄惠云.浅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08).
[5]袁建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08(34).
[6]于晓霞.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探析[J].世纪桥,2011(23).
(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