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拆迁安置住宅设计的新模式
2015-05-30李文杰
李文杰
【摘 要】 文章对东部新城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背景及设计过程进行了陈述,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设计出使用安全,便利,符合低收入者生活模式,利于邻里交往,具有较强適应性和商品价值的住宅.
【关键词】拆迁安置房;低收入;居住岛;共享
本文以宁波东部新城拆迁安置社区为例
2008年3月,宁波东部新城安置住宅获颁由美国《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共同发起的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设计大奖。
宁波东部新城安置住宅项目获得国际大奖是开创性的,这也是第一次国际建筑界对中国安置住宅项目的肯定评价,评委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大发展新风貌的充分展现。在城市快速发展与扩张当中,大规模,高速度复制的拆迁安置房建设是不可忽视建筑现象,建筑师如何用设计的手段,从建筑师的视角关注社会公平及体现建筑师的社会责任,DC国际和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筑师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获奖作品反映了当今中国日趋精湛的设计和建造”《建筑实录》主编艾伯特(Robert Ivy)说,“对获奖业主而言,他们在大型综合性项目和单体建筑上所推崇的杰出设计正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商业周刊》国际资深编辑大卫·若克斯(David Rocks)认为,“项目的设计在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双重表现决定了它们的成功。建筑师和业主共同开发出新颖的场所,进而带来可衡量的效应。这样的建筑空间不仅有用,而且每天都积极影响着在此进行的业务、在这里工作的机构和所有的到访者。”
东部新城安置社区工程2005年1月开工建设,2007年7月工程竣工,由DC国际和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在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完全的设计热情,最终使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
·项目背景
宁波地处中国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隅,位于姚江、奉化江和甬江的交汇处。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海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宁波老城区三江片的建设,长期以来是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下,以母城为中心向外蔓延。这种建设模式速度慢、成本高,而且带来“城中村”和无穷尽的城乡结合部等系列问题。随着近年来宁波经济的迅猛发展,老城区人口密集,环境容量等趋于饱和,新的城市功能受到严重制约。2002年宁波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宁波东部新城”,新城核心区用地面积8.45平方公里,将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老城区一起,共同承担城市的中心功能,从而形成“一城二心”的总体空间格局。
为了顺利推进东部新城这个项目,首先需要解决被征土地上的村民的安置问题。为做好新城建设的拆迁安置工作,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提出了“先建设、后拆迁”的思路,决定先行建设“宁波市东部新城安置房”项目。
·项目概况
东部新城安置房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的东北角,鄞州中学以北,占地19.77公顷。地上住宅及配套公建(包括12班幼儿园、会所和净菜市场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地下和半地下停车库6万平方米左右,计划安置拆迁村民1.1万人。
整个项目共规划了68幢住宅楼,其中18层高层住宅10幢,小高层住宅14幢,其余均为五层多层住宅。
根据对拆迁地块内安置村民的房屋现状、人口结构的深入调查,借鉴以往拆迁安置工作的经验及对未来居住需求的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套型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140平方米之间,房型分布从一居室到四居室。
·规划理念
规划一个占地将近20万公顷的项目,设计师从规划中的整个东部新城的角度,探索该项目应当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
城市是人类集中、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与智力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城市街道和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重塑人们能够面对面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既市民空间。设计利用斜向穿越整个地块的一条20米宽的城市河道,配合分布两侧的幼儿园、会所形成一个半围合的开放式广场,将其贡献给城市,形成城市的开放空间。规划时将商业建筑以广场为中心集中布置,减少了对社区内居民的干扰,又方便社区居民与周边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带来集中的经济效益与设施使用的集约最大化。
这种基于城市中街道和广场的原型演变而来的半围合广场,提供大面积、多种类社区活动的极佳环境,成为社区对城市的最大贡献。
设计中也引入了“居住岛”的设计概念。住宅组团是居住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利用居住区内的交通道路,在空间上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分离,适当抬高住宅租他的高度,1.2米到1.5米不等,形成一个个的“居住岛”。设计中每个居住岛围合出的空间形态各不相同,居住岛的平台就是风格各异的庭院。这些平台仅提供消防车和无障碍通道以及任务交通(搬家及救护等)进出的坡道,使得空间相对私密,又充满花园式庭院的氛围。
居住岛就像是社区的一个个细胞,它们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形态。共同的形态易于形成整个社区的建筑文化,使生活其中的居民能够产生对整个社区的归属感;而不同的形态则增加社区内各个组团之间的可识别性。
设计也试图对停车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规划、交警部门对停车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而且标准越来越高。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到停车位如何解决。为方便社区居民停车的方便考虑,在每幢住宅楼的四周地面位置,规划了相当数量的地面停车位;对地下车库的设计,设计师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设置了18个地下和半地下停车库,每个停车库都是因地制宜布置,一方面提高经济性,另一方面确保车主在停好车辆后,可以以最近的距离进入各自的住宅楼,尽量缩短交通距离。
整个社区的停车位总数达到了将近1400个,占总户数比例的50%以上,满足规划及交警对停车及交通的要求。同宁波类似小区的比较,东部新城拆迁安置住宅小区的停车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建筑单体
建筑师对建筑本身单体设计采取了:虚实对比、色彩对比,屋顶绿化以及简洁的装饰构架等设计元素。建筑大面积的露台提供了垂直绿化的可能,使小区整体的景观体系由二维走向三维,同时露台在建筑立面上以构图元素的形式出现,错落有秩,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
建筑师对色彩的运用不同常规,既有灰色白色的对比,也有颜色丰富的色彩。这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更多的是一种进入宁波的态度,是建筑师对东部新城拆迁安置住宅小区在东部新城建设中的意义的理解,并使整个小区有了其鲜明的地区特征。
绿色环保已是全社会的共识,2004年浙江省就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是建筑师有责任并必须考虑的,设计中节能及新材料新技术运用方面采用了先进的EPS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空玻璃、轻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筑材料,根据模型动态节能分析,建筑的节能率达到50%以上,满足建筑节能的规定要求。
设计中还采用了网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远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等智能化系统。
·对拆迁安置村民生活特点的尊重和引导
社区内的居民都是周边村庄被征地安置的村民。尊重社区居民的原有生活特点成为建筑师必须正面考虑的问题。考虑到社区居民大多互相熟识,甚至可能就是邻居、亲戚。相比城市居民,他们有更强的相互交流的意愿。因此在环境设计上,尽量多设置交流空间。除了社区中心的开放式城市广场外,在每个居住岛都设置一些休闲交流设施,如景观亭、休闲凳以及一些健身设施。在增进居民互相交流的同时,使由钢筋水泥组成的小区不再显得冰冷,而是充满人情味。
尊重社区居民的原有生活特点的还体现在套型设计上。通过于当地政府拆迁安置部门和一些居民代表的沟通,建筑师确定套型设计的几个原则
a.适应当地气候的变化
b.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c.合理确定建筑形式和各户型比例
d.提高储藏空间使用效率
e.依需求顺序配置室内空间及面积
f.增加户型的可适应性
g.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高得房率
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多层和小高层套型从57档到127档每隔10平方米一档,共八种套型;高层套型分一梯三户和一梯四户两种,面积从80档到120档。所有套型室内空间布置紧凑,尺度合理,得房率高(多层达83%以上),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性。每个套型的室内房间,包括厨房和卫生间均为全亮设计,而且多层和小高层套型均南北通风。同时满足宁波地区冬至日满窗日照2小时的规定,舒适性得到保证。
设计中还考虑到居民对储藏空间的要求,在每幢住宅楼底层(半地下)每户配置5平方米以上的独立自行车棚一个,体现了“以居民需求为本”的原则。
在其后对村民的套型公示中,这些套型获得了拆迁安置村民的认同。
为配合东部新城整体的城市化进程,在尊重社区居民的原有生活特点的同时,建筑师也利用设计对其适当加以引导,帮助村民逐步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如考虑到小区规模较大,规划了净菜市场。原有的农贸市场的形式比较脏乱,而净菜市场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货源的充足则完全可以保证货品的新鲜程度。又如在布置大量的室外活动交流空间的同时,建筑师也规划了一个大型会所,可设置各类体育及休闲项目,方便社区居民进行一些室内空间的活动。
这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失去原有土地的村民们意识到城市化的现实,引导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
·结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中国社会的现状,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在原有体系下被掩盖的许多矛盾也在不断的暴露之中。1999年《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全社会建筑学的概念: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建筑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建筑师要作为专业人员参与决策过程。在规划拆迁安置房时,建筑师有责任维护社会利益的公正,给这些失去土地的村民以關怀。
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立足于对这部分特定人群的深入研究,掌握他们的生活特点和居住需求,设计出安全实用、符合拆迁安置村民的生活模式,又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商品价值的住宅。同时由于社区在设计下形成的开放式的态度,对整个城市所做了应有的贡献。
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是美国著名的财经媒体,《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是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旗下的一本专业建筑刊物,在全球建筑业中拥有超过一百万名专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