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的遗产继承者
2015-05-30刘思一
摘 要:本文以昆明为例,以田园城市为理论基础,以城市规划模块及立体化社区模块为单元,提出一个有步骤、可实现并顺应人类发展方向的次时代田园城市企划。
关键词:未来城市设计;田园城市;生态文明
在正处于和平时期的当下,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重组正在世界各个角落悄然发生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存环境的质量,而跟随城市发展所遗留下来的环境与人口问题也越来越显著的浮现出来。因此,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的新型城市规划的产生显得迫在眉睫。它应该是一种交错于森林与河流之间的自然型城市,更类似传统的村落。同时,它还应具备大量的人口承载能力。总之,其目的就在于通过逐步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逐渐恢复自然生态景观,并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的复苏。田园城市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已经被逐渐淹没在了时光之河,但是其独有的合理性及开创性仍不断影响着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本文以昆明为例,以田园城市为理论基础,以城市规划模块及立体化社区模块为单元,将提出一个有步骤、可实现并顺应人类发展方向的次时代田园城市企划。
1 城市规划模块
在次时代田园城市的设想中,个人设计将这种群体组合模式细化到社区单元,多个社区单元围绕一个区级中心组成社区群,再由多个社区群环绕一个市级中心组成城市。社区单元将设计成为人性化的宜居空间,包含居住区、便利店、诊所、小学校等基础设施,其周边绿荫环抱,包含有农业带、永久林区和公共活动空间。区级中心则满足整个社区群的公共需求,涵盖了区级行政、医疗、安全、教育、工作等企事业部门,同理市级中心则包含有更多相关部门、中央公园、娱乐场所等特色单元。城市以人口为限制呈疏松型扩张,保证每个社区单元都能够最便捷的到达区级和市级中心,一旦超出范围即停止扩张,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为依照开始建立卫星城。城市田园化改造最初是以社区改造开始的,根据事先划定的社区范围对需要改造的老社区或城中村按城市田园化原则进行重建或改造,过分饱和密集区域则以疏松扩张原则将部分单元迁移到其他社区、区级中心或市级中心,以保证其林区及公共活动空间面积。城市田园化将以规划图纸为基础,按市民需要及城市变革要求对不同区块改造,无须改造区域则延期改造,因此这将会是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但是其长期性是有目标并卓有成效的,显异于现代都市所出现的盲目改造现象。
以昆明为例的田园化改造,首先从全局上考虑将原有的四个行政区划取消,并重新规划成为15个社区群落及一个城市中心区廊道。这15个社区群的范围均按照中心到边缘不大于2公里的原则规划,可有效提高区域活动的便利性。同时这15个区划均由区域中心的低等级行政机构自行管理。每个社区群的中心区同时包含有小型化的公安局、消防队、中等教育机构,中型医院、大型超级市场以及体育场馆等区级机构。同时,部分社区群或会包含有市级机构(如高等教育机构、大型体育场馆等)以缓解市级中心区域建筑密集程度。
城市中心廊道则规划为一环以内大部分区域,沿盘龙江呈廊道状排列。作为市级中心区域,它将会建设和迁入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医疗中转站、警务及消防指挥中转系统、商务及行政机构等管理部门。同时,该区划在未来将计划逐渐减少人口居住,并在余留区域建造中央公园、大型广场等标志性特色便民利民设施以及大型交通枢纽系统来应对未来城市将要普及的立体化交通系统。
总而言之,新的规划方案将会更加立体化的来疏松城市空间,更加区域化的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便于管理与服务。[1]
2 立体社区模块
作为未来城市田园化改造的基础,也是核心部分,立体化社区模块将作为一种崭新的概念呈现出来。
所谓立体化社区模块,即是将传统社区排楼化作一个整体平面,依靠结构框架分层抬高,人们将居住在巨大的结构框架上,这样将大大提高居住区域的抗震能力,而被分层抬高的平面模块则作为公共服务区用。与传统巨型建筑形式有所区别,它将不会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每一层仅代表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可承载多个空间。一个独立的立体化社区模块系统将更类似于一个小型城镇,它会吸纳周边环境中的商店或是机构,就像吸尘器一样将其区块清理干净,被吸纳的单位将会在模块内进行工作,模块内系统化的公共设施将大量减少原有的空间浪费。而被清理干净的区块空间,将按需求保留或是拆除现有建筑,将部分区域交由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又或是其他高等学府作公共空间的创意改造设计,剩下来的空间则作为永久森林带和农业带进行培养。
立体化社区模块的造型将会是多样化的,但其建造原则却必须是统一的,能够实现空间整合的同时,保证到空间的功能性和开放性。
3 阶段性实施
逐步实现立体社区模块化的改造。长期阶段性的实施或将成为唯一途径。最初的建造将在现有拆迁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地下交通基础架设及结构框架的搭建。而后,本案设想将会出现一种高强度的天然类胶质材料,可以在框架基础上使用模具直接进行浇灌形成层面及墙面,由于具有韧性,在巨大结构架的支撑下,它将具备前所未有的抗震能力。这样一来,模块的建造将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
模块建成后,周边未拆除的建筑将按需要进行拆除或改造,如区块内的学校就将完善保留,而部分中高层民用建筑则将拆除以恢复往日开阔的视觉走廊,同时避免废弃风险。[2]而一些小型的传统构筑物,则视安全性进行保留改造,它们或可成为咖啡厅、俱乐部等民间活动集散地来丰富区块文化。建筑改造同时,将邀请本地高等学府优秀学生对区块内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并最终实施。最后,将在预留出来的永久林业带播种造林,并开发中等规模的农业带。
当其本身逐渐完善,周边社区模块逐渐建成之时,便可开始远期交通网络规划。本案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现有交通系统归为第4级传统路网,为现有道路交通系统,其主要功能在于划分区块规划范围,以及承担社区群落内部的短距离传统交通。同时开始架设的第3级立体快速交通系统将规划为空中高速磁悬浮交通,范围巨大且高于路面,多车道路轨将联通各个社区模块,无障碍不间断运作。各大枢纽也将分配全自动化的磁悬浮出租车由电脑控制游走期间,社区居民可使用个人移动平台预约在本模块搭乘第3级高速交通系统很快到达市内指定地点。第2级交通系统则会类似于传统轻轨,但这将会是一种可以到达更远区域的卫星城的交通网络,它只在城市周围停靠。最终的第1级交通网络为公共安全服务系统,包括空中救援,空中警察、空中消防等,可停靠在任意社区模块的停机坪。
长期阶段性改造的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行,也许当下只能实施部分,甚至无法实施,但终有一日材料允许之时,这样的变革将会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迅速。
参考文献:
[1] 惠劼.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大卫·布林尼.生态学[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思一(1990—),男,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