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5-30唐娟娟
唐娟娟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滚滚向前,广大一线教师与时俱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笔者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畅谈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率的途径。
一、启迪性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提问带有随意性,导致提问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回答只是应付老师的提问。教师应预设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获得正确的结论)。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老牛舐犊”这个成语时,先出示了一幅“老牛舐犊图”,学生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兴趣倍增,通过观察,纷纷说出了画面所表达的内容。接着,我继续提问:“从老牛舔小牛的动作中,你能分别体会老牛和小牛的特征吗?”一个男生举手回答道:老牛是仁爱的,小牛是甜蜜的。“那你觉得这样的爱是怎样的爱呢?”随着我的追问,不少学生作了“舐犊之爱”“天伦之乐”“母爱情深”等总结性描述。类似通过一幅图画和教师的点拨,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显著。
二、典型性提问,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并紧紧围绕教学实际,提出带有典型性和目的性的问题,才能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语文学习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考虑难易程度,紧密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讲究问题得有一定层次和梯度,并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诸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二到三个词语说一段话时,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三个不同难度的要求:其一,针对“学困生”,要求他们在一句话中将这几个词语用进去,句子达到基本通顺就可以了;其二,针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表述的句子通顺,在一段话中较准确的运用这几个词语,并带有一定的语境;其三,针对优秀生,要求他们表述时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语境优美。如此的分层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简练性提问,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语一定要简练,做到低坡度,密台阶,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目标向高层次目标迈进,从而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譬如,我在执教《诺贝尔》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反复阅读如下语段:“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然后提出如下问题:① 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诺贝尔的专注?②他亲自实验,说明了什么?③这里连用了三个“近了!”意味着什么近了?这能反映出诺贝尔拥有哪些精神?上述问题由于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台阶,比较容易掌握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四、探究性提问,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所谓探究性提问,就是教师提问时必须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范文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提问才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譬如,我在执教《石头书》一课时,在学生默读的前提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从文本屡次出现的疑问句中发现了哪些新的秘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学生发现如下要领:①这些疑问句都是围绕“石头书”这个话题设问问的;②这些疑问句虽然问了不同的内容,但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即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看什么——哪里有书——书上有字吗——书上有画吗——化石能说明什么——看懂这些有什么用;③这些疑问句都有提示语。从内容来看,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从提示语的位置来看,在人物语言的前后都有相应的提示语。学生通过如此的探究,不仅理解了“石头书”的不同方面的知识,而且感知了描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不同用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改革多渠道,提问艺术最奇妙,师生互动共奋斗,精心设计效率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恰似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涟漪,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得到全面提高。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少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