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2015-05-30倪汝清
倪汝清
【摘要】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接受文本的感染、熏陶中不断强化阅读探究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探究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阐释,将获得的各种信息重组,内化为自己的独特体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及方法,这也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适应新时代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还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行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探究性阅读的方法,方法的形成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展探究性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而选准探究的切入点又是关键所在。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选准不同的探究切入点。1、抓住题目探究。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探究性阅读活动,必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围绕作者进行探究。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组板块来进行研读,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教材中选有老舍的文章三篇,分别是第九册《猫》、第十二册《养花》、《林海》。在学习《养花》时,可联系《猫》,并把《林海》提上来组成板块学习研究,感受语言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感受大师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崇高人格。课外可以研读老舍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现代作家。课文的重点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挚领的作用,研读时抓住重点词句,能提高学习效率。3、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探究。如《伟大的友谊》一文中的重点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组织读书活动时,可将这句作为研读点,分组研读。学生通过深入研究,查找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料,体会两人绝唱于世的友谊,领略伟人的人格魅力。4、抓住写作特色进行探究性阅读。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充分发挥好例子的示范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妨把课文的写作特点作为研读点,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段落布局、巧妙构思。《背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研读点就设在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美的?让学生列出文章美之所在。学生反复地读,反复地说,反复地咬文嚼字,在读中感悟,在“嚼”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二、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
问题是探究性阅读的载体,探究性阅读通常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我们也常说一切学问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不竭动力。在阅读教学中,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1、教师设疑。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刻内涵之后,恰当设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把握文本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孙双金老师教学《赠汪伦》一诗,引导学生探究“李白乘舟将欲行”时,提出了为什么汪伦要等到李白乘舟之时才来送行的问题,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各抒己见:“李白可能怕分别时汪伦伤心,故而留下一封送别书信,悄悄登船离去,汪伦见了书信,匆匆赶来送行。”“汪伦开始可能故意不过来,想给李白一个惊喜”。“两个人已经饯别过了,昨天说了一夜的知心别离话。早晨起来,李白看到汪伦还在熟睡之中,故而没叫醒他,等汪伦发现李白不在了,马上赶来送行了”。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知识背景把知识学活,把书读活,在结论中凸现出了丰富的个性,显现出了广阔的探究视野。教师的问题要精准到位,太深学生有畏难情绪,不能深入,太浅,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2、学生自主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要把学习的过程从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个性,为今后的发展和创新形成有效的积累。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有的学生针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句,提出问题:在冰天雪地,“人踪灭”、“鸟飞绝”的天地间,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为什么还在江边冒雪垂钓?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力度,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本诗的深刻的思维内涵。有的學生回答:“这位老翁一边钓鱼,一边在欣赏雪景”,“老翁家中缺少食物,钓鱼为了生活”,“老翁钓鱼尝鲜鱼,来回忆自己的生活。”面对些幼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不能浅尝辄止,可以让学生查阅参考材料,深刻了解作者的境遇,老翁在寒江上说的是钓鱼也不是赏景,而是在对社、人生进行着深刻的思索,天地之间一钓翁,世人皆醉我独醒。
三、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探究性阅读
文本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把文学现象还原为现实生活,向现实生活拓展问题。如教学《落花生》一文,仔细思考生活中的落花生和文中的落花生有什么不同,现实中的落花生只是一种植物,而教材中的落花生却有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原因就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由物及人,推想到现实生活中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如何学习落花生的默默无闻的精神,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作者这种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思考如何在作文中恰当地应用,如何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抒写生活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运用教材、超越教材。如教学《琥珀》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针自己大胆想象琥珀形成的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推测。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推理、猜测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