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青莲,开在天山
2015-05-30
张诗群 安徽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一个恋旧、安静的平凡女子。落笔清丽唯美,哀婉沉凉,如江南流水,在石拱桥下低声潺湲,絮絮诉说着旧日缠绵。喜欢躲避车马喧嚣,铺雪种字;喜欢与芳草为邻,听风絮语。
岑参15岁隐居嵩山之南,怕是史上最年轻的隐士了。诗酒风流,任侠意气,青春期应有的恣情莽撞在岑参身上全无踪影。
身为相门子弟,他五岁读书,九岁撰文。岑家的驷马高门有过鼎盛之势,可皇恩荫及的仅有曾祖一人,伯祖父、堂伯父皆因触犯皇威被斩于市。
从荆州逃往河南后,他隐居嵩山之下,家族荣耀被血光洗尽,岑参的内心已坐化如莲。少年郎不听曲,不舞剑,不慕肥马轻裘,只在山阴古寺旁一坐半日,听老僧解经。他胸壑有闲云,脑海有孤月,和风轻抚的灵魂里有莲花长开不败。
二十多年后,少时读经参禅的经历反映在他的军旅生涯中,被一朵青莲花蓦然照亮。彼时,他第二次进驻西域,大漠风沙已吹皱了中原少年的俊秀面容,但边塞的苦寒世界里仍有一丝江南暖意,只因那禅静的泉水在他心间长流不息。
小吏送来一盆采自天山的优钵罗花。他着实喜爱,勾起对往昔的回忆:“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此花屡屡出现在《法华经》中,译名为青莲花。他心里一下子亮了,写诗纪念,序文极尽赞颂,用词婉媚汹涌,全不似他的边塞诗那般雄奇。
他喜欢花,许多花都在他的诗中留过芬芳。只有青莲花是长在他心底土壤上的神异之花,他用无法言说的生命气韵去培育,用无所欲求的宁静之心去仰望。
他带着这颗被莲花照拂的心,走向此生的驿站和旅程。
30岁是他人生的分割线,这年春试,他考中进士。而出塞是他艺术生命的分水岭,他35岁打马赴安西,40岁再戍北庭,此后大唐诗歌的高原上以岑参的名义竖起了一面边塞诗的猎猎角旗。
边塞诗易生冷硬气,铁衣甲胄,号角连营,仿佛枞金伐鼓之声一直在诗行间游荡。他令出塞诗有了微妙变化,有辕门暮雪,有风卷白草,有百丈冰凝,有更多风雪自然的声音。
他与杜甫、王昌龄、高适、颜真卿结交,更仰慕隐于朝堂的王维。王昌龄被贬江宁,他写诗送别,“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颜真卿赴河陇,他语多关切“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他满腔赤诚,以至于杜甫忍不住动情相告:“思君令人瘦。”
他写诗虽比不得杜甫的沉郁和王维的禅幽,却和高适撑起了边塞诗的广袤天空。他坚守内心的纯澈,莲花让他习惯了洁净,忘记了人世的机巧和奉承。
边疆的壮美激活了他心中最纯粹的部分。他高歌而进,写风物,写黄沙,把白雪写成梨花。梨花开在安西,开在北庭,像一朵青莲花,开在天山南,开在天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