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
2015-05-30王彩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银行现有系统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也相继发展到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农户小额贷款这一政策是信用社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但是,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的风险。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作出具体分析,并找出应对措施,以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措施
1 概述
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信用社主导的农户小额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农”资金的发展。但是,从近几年的农户小额贷款总体运行情况分析,客观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国家颁布一系列有关农户小额贷款的文件,各地区贷款比例大幅度增长,但是,农民贷款投资的项目与国家的发展制度不相符,导致农户小额贷款存在一定的弊端。
2 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析
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总结为系统风险、政策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管理风险四大类,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规避或转移不同的风险,以下几点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
农户小额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广的脱贫渠道,但是避免不了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无论发生旱灾、洪灾还是地震,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形成供需不平衡,市场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大大减少。这些都是市场不确定因素,这就影响了农户当年的还款效率,农民无法还款,影响信用社周转资金,形成了信贷风险,自然灾害就是解决贷款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国家政策主导的风险
农户小额贷款后的资金运用,更多取决于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政府制定的不同政策也会有不同的风险存在,也就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该起到的作用。政策下放后,其他的欠缺资金农户更依赖于农村信用社,一旦优惠政策变更或取消对贷款者来说就遭受风险的冲击。而农户小额贷款的利率这一政策也不够完善,没有做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率,有些贷款者无法承担高额的贷款利率,无法到期偿还本息,形成信用机构的滞账,坏账,形成农信机构资金键条衔接不上、运转困难的风险。
2.3 信用违约的风险
农户小额贷款无抵押担保,贷款者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合同的重要性。无论还款人是对还款期限认识不够严谨还是无力偿还贷款,都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有些信贷者只要资金运转不周就会想到农村信用社贷款这个暂时性的保护伞,想方设法收集亲朋好友的贷款证,有的农户小额贷款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更多,最终形成虚假信用,而申请贷款手续简便,没有完善“证件齐全,担保贷款”等各种制度。一方面,由于贷款时农信机构对贷款者的约束条件不明确,有的贷款被用于赌博、娱乐等各种消费。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年轻男女都去外地打工,家中留下老人、小孩,他们也申请贷款,那么农户小额贷款项目的资金投入就发挥不到该有的收益作用,这就推高信贷风险。
2.4 信贷机构管理的风险
信贷机构对基层服务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也是一项管理技术高、服务水平好的工作。信贷员在处理贷款前、中、后都很重要,贷款前做好风险评估、信用调查等工作。如果没有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把贷款提供给信用欺骗或无力偿还的贷款者,最终整个机构都会受到影响,降低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且信贷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而信贷机构的管理是一项内部监管工作,一旦出现漏洞,牵连的整个机构,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3 解决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对策
为了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加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力度,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农业保护措施
利用其他金融工具转移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做好灾前预防。在自然灾害到来之前,政府应该完善各项预测机制。首先,提取部分财政资金以备自然灾害的袭击,缓解自然灾害到来时农业的损失。其次,建立各种防范自然灾害的保险性机构,让更多农户投保。国家在税收政策上进行调节,财政支出上适当宽松,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使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平衡,提高农户还款力度。信贷机构还应该培养高素质人才,预测未来市场形态和发展趋势,利用其它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降低贷款风险。
3.2 完善国家政策并利率市场化
农户小额贷款不是国家的公益性政策,也不是无偿性补贴,是一项有序循环、到期偿还本息的业务。农民之所以思想出现偏差,与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有关,应该从中找出漏洞,完善制度。首先,实行税负减免、政策补贴落到实处。其次,信用社根据农户的成本、风险、还款能力等因素调整个人的贷款利率。对于高收入的贷款者,适当调高利息填补弱势农民形成的坏账、滞账。实行市场利率化时,根据区域的优势和劣势、风险水平的高低和投资项目的大小进行评估,政府做好政策下放的把关工作,解決由于国家政策不完善导致农户小额贷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风险,避免信贷业务陷入瘫痪局面。
3.3 严格审批贷款前后的信用度
贷款前期收集信用资料要做到真实、细致。首先,应该详细了解贷款农户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可以实行“村委选人,信贷员审核,上交机构把关定夺”的方式,保证“三公”政策,农户提供的资料必须详细、真实,贷款的信誉额度定期进行审批调整,严格控制利用欺骗行为获取信用贷款,下放符合实际信用的贷款金额。还可以推行营销方式,规避风险,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营销方式,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力度。其次,农户贷款后的管理也很重要,农户小额贷款的流动性强、资金分散,信贷人员应定期检查资金流向,调查贷款后的资金运用,发现信用欺骗贷款及时追回资金,给予惩罚,让恶意骗贷、躲债的贷款人得到相应的谴责并接受法律的制裁,遏制投机取巧、信用欺骗贷款的行为,降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力度。
3.4 改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控制风险
农村信用社有些信贷机构设置不合理。首先,对于想要跨地区贷款的农户,信贷机构应在核实资料之后交于户籍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实行一地区一信用社办理信贷业务,确认是本人贷款,完善担保制度,担保人必须有财产抵押,并且和贷款人有密切的关系,防止顶名贷款,严禁多头贷款行为,对于信用差、恶意拖欠的贷款户实行黑名单制度,一但上黑名单,无法申请贷款。其次,农村信用社基层人员在考核贷款业务时,了解每个贷款农户的经营状况,监督还款信用的实施度,谁贷出的款由谁负责收回,确保贷款的有贷有回。加强内部的管理制度,对于贷款低风险的信贷员给予奖励制度,完善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健全、发展壮大。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及时找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求信贷人员和贷款人履行好权利和义务。各农信机构积累工作经验,完善国家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真正解决在发展“三农”经济时的资金难题。积极推进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稳步、完善,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安全贷款,制定相关政策帮助农户致富。为促进农户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发展、降低贷款风险作出贡献,解决我国中低收入者贷款问题,从第一产业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曙光.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贷文化建设[J].新金融,2013(07):57-58.
[2]李烨,徐润,陈媛.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3(33):138-139.
[3]朱晓龙.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4(10):100-101.
[4]黄俊.关于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4(06):182.
[5]王永全,试论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策略措施[J].民营科技,2010(9):46.
作者简介:
王彩(1992年1月-),女,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西京学院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企业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