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5-05-30章群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摘记刻石印章

章群(上海)

章群,漱石斋主,生于丙戌,研究室专职治印。1962年起自修印学并涉丹青;1979年秋进上海友谊商店古玩;1989年应邀赴港举办篆刻讲座;1997、1998年二赴日本展示篆刻艺术;2006年为《文房四宝特种邮票》刻制印鉴;2007年唯一以玉印作品参加“海派书法晋京展”;2009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文房四宝治印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起先后参加由“印堂雅集”发起,在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台北蕙风堂、纽约世界日报文化艺廊、新加坡义安文化中心、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书画篆刻交流展;2015年书法作品参加米兰世博会中国艺术名家展。出版《章群印迹》《章群印存》《章群先生治印艺术邮票卡珍藏册》,主编《每石美刻·海内外七人篆刻集》《杨思胜书画》《纽约十家书画》《四知堂珍藏吴譲之印存孤本》等。

治印一道,古已有之。铸铜琢玉,叹为观止。元末王冕首取花乳石治印,文人得以篆、刻并举,流派纷呈。牙、角单刀难镌,晶、玉坚不受刃,故皆未普及,数百年来刻石依然是主流。民国前后,刻牙始用剔子;二十年代,东洋“电刻”替代琢玉,技艺革新,牙章玉印逐渐增多。石、牙、玉质不同,然而治印时分朱布白却无异;章法、刀法各有千秋。余治印孜孜有年而佳作寥寥,觉悟“雕虫小技”,精亦不易,欲上层楼,唯有努力。兹以石、牙、玉三种印蜕示展,求教于诸位同好、方家,乃人生一乐也!

——癸未三月之《章群印迹》摘记

玉印始于战国,至汉而盛。古玉印主要以圆形砣具蘸解玉沙碾琢而成;或用摩氏七度左右的石英、花岗岩、玛瑙、燧石等制成的尖刃器琢刻成印。早期的玉印,文字线条两头尖,中间粗,汉玉印文则方起方收,线条、印面尽善尽美,其艺术高度,始终是后世印人治玉的楷模。

吾生也晚,未见明代甘阳《印章集说》中的昆吾刀,亦未见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中图示的木柄方钢切玉刀,所言“切玉如脂”何以可能?运全身之力逼钢入玉亦非吾辈能为。民国期间,锤击金刚石凿印,每字两块大洋,擅长者一天只能凿一印;二十年代,自“东洋”传入“电刻”技术,事半功倍,惟难现金石气。

自古以来,玉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玉印素为识者所珍,然而治玉印人却寥若晨星。盖因玉质坚硬,不易受刃,琢玉困难而费时所致。是故能刻石者成千上万,而善攻玉者不及百一。笔者一九七九年承接锦江饭店刻印业务时,石、牙、玉各类印材须照单全收,遂攻关刻玉,上下求索,忽忽已逾二十八年,得失之间,甘苦自知。努力就有收获,一是玉印选材更丰富了,传统的晶玉玛瑙固为首选,琥珀、珊瑚、翡翠、青金等时有选用,木化石、风棱石等亦有成功的印例;二是玉印表现范围更广泛了,除了传统的秦朱汉白,另有青铜器铭、瓦当样式;浙派、写意印风亦有涉猎;至于印侧落款,则无论阴文、阳识皆得心应手。诚然,现在金刚钻和钨钢刀之类的治玉利器已不难求,但刻就一方上乘玉印,仍远比刻石艰难,笔者有志于斯,故乐此不疲。

——戊子仲秋之《章群印存》摘记

印章与诗歌、书法、绘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相对于诗、书、画,人们对印章的认识较少。以商代安阳铜玺出土为证,印章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出现在秦汉和明清的两大治印高峰,为我们树立了尽善尽美的艺术典范。秦汉铜印以“熔铸”为主,“凿刻”为辅;明清以降,石印居上,流派纷呈,皖派、浙派各擅胜场。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的巴林石,硬度适中便于篆刻,被誉为中国四大印石。此外,江西上饶石及老挝彩石,亦因质润色美而在印林独树一帜。

人们对印章的欣赏,如同书法,往往注重其结果,在乎内容、字体及表现形式是否赏心悦目;而音乐、舞蹈则不然,人们在观赏其演出的过程中得到了艺术享受。对我而言,治印从构思到成品,整个创作过程既是劳作,亦是享受。除了刻石,数十年来坚持攻玉,一印完工,大凡经过“手刻胶面——喷砂成形——精琢为印”三部曲。印材除了水晶、玛瑙、翡翠、白玉,并有青金、陨石、木化石、鸡血玉等。成印数百,得失甘苦唯心知。倘若作品得到嘉许,也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觉得没有虚度光阴。

——乙未八月之《章群印痕》摘记

自癸未三月集印成册,乙未再逢羊年,又过了一轮,其间戊子仲秋出过续集。转眼步入古稀之年,积累印蜕成千上万。回顾数十年来从艺的点点滴滴,摘录三本印册后记反映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兹酌选近年来以玉印为主的治印作品,同时选了几幅字和若干砚铭一并刊出。作为一个与砚相伴、治印为业的印人,真诚期待同道、方家和读者的批评与交流。

二零一五年十月于上海

猜你喜欢

摘记刻石印章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自制橡皮印章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印章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阅读摘记,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