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大惠农信号解读

2015-05-30杨静

农家书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会议

杨静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围绕农业结构性改革,就“十三五”期间和201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习近平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会议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重点强调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当前农业的现实问题则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对比过去5年,本次中央农村会议更加强调: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短期问题的解决办法、新思路的落实进程,释放出惠农强农富农的强烈政策信号。

信号一 农村土改聚焦“三块地”

2016年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三块地”改革试点将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与此同时,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代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将迎来系列部署,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将迎来顶层设计。倍受关注的农村土地改革,此次是要动真格的了。改革首先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次也意味着创新的发展方式。

土地流转提速将会促进我国农垦系统改革。我国农垦系统土地资源丰约化程度大幅增长,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农产品价格改革等系列政策的驱动下,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变,有望大幅提升种(养)植业、农贸发展等优秀农资服务需求。

随着农地规模化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有望加速。我国从“十五”开始重视农业机械化,然而当前国内农机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未来随着需求端产品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市场份额不断向产品层次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聚集,加速农业机械行业整合。

信号二 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会议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农产品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就是提质增效。随着中国农业多年增长,农产品总量充足,主要农产品已从过去的供需紧张状态转向紧平衡状态,部分品种还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局面,出现了卖难问题,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存在结构性矛盾。当前中国如果不进行供给端的结构改革,就难以应对“两个天花板”双重挤压,无法缓解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另一方面,当下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百姓对吃的质量的要求和目前供应的数量,是不匹配的。如何做到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也满足?改革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片面的重视化学农药、提高粮食产量,过渡到重视品种、重视品质。少施化肥农药,保持土壤肥力,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个核心内容。

中央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递出新的信号,那就是不惜成本、不计投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行不通,必须讲究投入产出比,必须讲究效益。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信号三 “三产融合”推动“第六产业”发展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这意味着,我国将着力推动‘第六产业,也就是‘六次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

“第六产业”是由日本农业专家提出的概念,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

“‘六次产业在日韩推广得比较好。过去我们更注重农产品生产环节,其实在生产过程中有多功能价值,比如植物开花期间可以观赏,结果期间可以采摘,初级农产品加工后可以走向更大市场。”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说。在当下中国,“第六产业”已经在部分地区开花结果了,比如江苏、上海等地的茶场、农场,就打造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链。风靡网络的“褚橙”“柳桃”和“潘苹果”,褚时健、柳传志、潘石屹这样的知名人物变身“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他们正在给中国传统农业上一堂“高大上”的公开课。

三产融合的先进理念一旦应用于现实,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解决21世纪中国农业的两大难题——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因为延长产业链后的农业,农民的定义就要与时俱进,他们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从传统农民变为职业农民。它将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会议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会议通知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