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语文学科的教与学

2015-05-30温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信息环境语文学科教与学

温露

摘要: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样必将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环境 语文学科 教与学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我校高中语文教师丁小琼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鲁迅在听到“左联”五烈士被枪杀的消息时的情境,她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鲁迅送书给白莽;(2)柔石睁大眼睛听鲁迅讲“人心惟危”说;(3)柔石小心翼翼地扶着鲁迅行走;(4)柔石與白莽同时被捕;(5)柔石在狱中学德文;(6)龙华枪杀烈士现场;(7)鲁迅提笔著文;(8)鲁迅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与此同时,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看着一幅幅画面,伴着雄浑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讲解,营造了一个悲壮的气氛,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愤的情境之中。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鲁迅写完文章后干了什么事?学生一个个发言,妙语迭出,如鲁迅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鲁迅点燃一支烟,手抓着短短的头发,痛不欲生;鲁迅一直坐在书桌前,久久凝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言不发……学生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是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又比如,我校语文老师在教《胡同文化》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工具,使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她的思路是:首先带领学生去游览北京胡同、四合院,(在网上搜索)亲身去感受内蕴深厚的北京胡同文化,然后演示做好了的课件:课文的配乐朗诵录像,介绍北京胡同历史、特点的POWERPOINT,把网上看到的相片应用到POWERPOINT的制作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如果时间、精力、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尽量多地去做这种课件,但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偶尔为之尚可。所以我们要提倡资源共享,把每个人做好的东西放到网上去,相互利用各自的教学心血结晶。还有一个问题,再好的教学软件也只解决了优化教学过程的一半,即“教”的一方面,说到底还是在“教”字上狠下功夫,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可能变“人灌”为“电灌”,这样的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不完整的,盲目性的。

优化教学信息的传输和通过反馈检测不断调控我们的教学使之逐步优化,这是我们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但再好的技术也得要人去掌握、去驾驭的,只有“人”才是技术的灵魂,离开了“人”,技术很可能成为一堆废铁,甚至是一堆“高级垃圾”。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至关重要,特别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以学生为主体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不能老是挂在教师的嘴上,不能总是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模式去行以学生为主体之事,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是始终落不到实处的。我们一定要首先转变观念,并采取有力的具体措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给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具体操作起来有两个办法:一是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上来,甚至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上文提到的《胡同文化》一例。二是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条件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为了解决诸如“网络能否进入课堂?”“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网络又如何改变现在被动的学习方式?”我准备做这么一个尝试:专门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而设计一个语文互动拓展阅读的网站。这个网站的学习活动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在网站中根据兴趣自主阅读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形成学生各自的观点,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小组在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并合作完成电子作业或小论文,然后在网上展示各自的成果以作进一步的交流,最后总结各自的学习活动以便提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角色,适时地指出正确的方向。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广泛阅读——深入阅读——协作作业——展示反思。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人的发展是核心,围绕着人的发展有两个直接的因素——教育的信息资源和能动的教师,而构成人与物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实现的,两个世界的结合部就是这个网站。

当代世界各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经验教学表明,把信息化环境中学习新模式的探索仅仅局限媒体和网络上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现实学习的独特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进行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创造性,这才是信息化环境中成功的学习与教学模式的奥秘之所在。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地人云亦云地随便搬到课堂中去,而必须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中心转移;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地研究性学习、资源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才能不断接近规律,从而保证探索实践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春梅.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教学质量——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一点认识[J].中学语文,2015,(6):47-48.

[2]于连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5,(3):51.

猜你喜欢

信息环境语文学科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信息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路径与信息安全探索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