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析
2015-05-30张小双
张小双
摘 要: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单元时间里融为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技工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的探索与尝试。本文探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一体化 任务驱动 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
技师学院是培养后备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高级实用型人才。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教学培养模式存在许多不足,已落后于时代需求。在技工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现代技工教育教学体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具体讲,就是要落实“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的一体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满足教学需要,一方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组织专业理论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设施,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或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校内职业技能比武,参加校外技能竞赛,促进交流提高。
二、规范教材编写开发,实现教材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笔者学院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紧靠人社部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结合山东省技师、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考评办法和程序规范,遵循科学性、梯次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的原则,结合“四新”,编写出适应理论和实习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材。
三、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一体化
综合专业课程设置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在学院一体化课程设置中,从专业角度出发,打破学科体系,根据专业的实用性改革课程设置,突出技能培训的特点,将专业课和实训课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大力建设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几年,笔者所在学院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拿出足够的资金保证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按照教室和车间一体的思路,建立各专业的模拟和仿真实训室,构建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最终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战略目标。校企一体化办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直接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更加贴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将更加与“企”俱进。学院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平台,共同开发教材,共担教学任务。在硬件配备上,企业为学院建设实验室,提供教学科研经费支持以及项目产权移交等,为教师与学生打造高端、完备、有保障的科研与实战场所,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全新格局,对促进学院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相关专业发展,探索校企一体化互利共赢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需要在日常教学改革中遵循和贯彻科学性、工学结合和任务驱动三个原则,做到四个转变,即: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教会”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会”技能转变;二是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职业鉴定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三是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四是从以总结性评价、水平性评价为主向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转变。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是技工类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趋势,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杨娜丽.浅析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2).
[2]袁占良,岳阳.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1(5).
[3]薛魁国.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2013(6).
[4]刘涛.技校实施一体化教学初探[J].职业,2014(3).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