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5-05-30邱小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题课文文章

邱小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89-02

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塑造人,其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即主题人格的整体丰富与完善。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关系到人的生命发展的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中应重视主体参与。自主创新学习是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享有人的价值和尊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能独立进行学习活动,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真正乐意的生活。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册第五单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逻辑性很强,语言优美、平白的科学小品文。文章旨在让少年儿童从小懂得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善待自然,珍爱地球。这篇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在叙述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很好的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清晰的点明了课文内容,透露了文章旨意。从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出发,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过去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我采用了“以题统文,引珠串线”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创新。

一、循题理脉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题就是文章的刚,抓住题眼,启发思维,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一开始,我从课题入手:读了课题,你能体会到什么?这样提问,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推测文章思路结构、大致内容,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审题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去实现自主创新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潜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看似很认真,下课询问却又不懂。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课堂上只习惯于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以及我国教育工作者总结出来的“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尽管方法各具特色,其实质都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标志。可见,要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创新学习,必须要由主体的主动参与。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参与机会;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一段录像: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披着水蓝色的纱衣,是那样的晶莹透亮。学生就像置身在宇宙中看到了美丽壮观的地球,内心一定会充满自豪之情和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动机,激发出学习的愿望。然后再初读课文,从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条理,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而鲜明的印象。从而对理解全文起到刚举目张的作用。

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既写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也揭示了中心。整篇课文一层一层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条分缕析,说服力强。教学中,我采用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体会。我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只在关键处作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一步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讨论中分辨事物,既可提高认识,较好的揭示课文的中心,又可领悟到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了多向交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得愉快、热烈、主动,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扣题知意 诱导学生质疑释难

古语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学中就应以“疑”即“思”,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并能通过解疑的过程,创设自主的学习时空,启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彼此触发,积极推想,激发创造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创新力。教学中,我紧扣课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在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时,当他们从课文中体会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觉,谈一谈地球到底大不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调动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后提出: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它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读书的方向明确,读书的主动性高。通过阅读,可以发现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抓住了地球的一些特点,采用了对比、举例、列数据、比喻等说明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科学性、陈述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通俗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教师也就起到了沟通作者思路和学生学路的作用,教给了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协调运行,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潜能。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形成了和谐的“导”与“学”的双边活动。

三、据题延伸 鼓励学生独立实践

教学研究表明: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场所,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这片狭小的天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感受生活,在实践中领悟,去寻找创新的灵感。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社区进行环境现状、环保意识的调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是进行阅读相关图书资料,用具体例子说一说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并谈一谈怎样精心的保护地球。在课堂的汇报与交流中,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向外的思想表达,这两个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结合,相当益彰,也就是以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写出读后感,把自己想对地球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或是给破坏环境的人们写封信。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还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习新理论,拓展新思路,采用新教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课题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