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综述

2015-05-30肖楚维

2015年14期
关键词:动态分析形成机制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肖楚维(1987-),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旅地学院,区域经济14级,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部分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实证案例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指出现在的研究趋势正由静态的经济要素分析转向动态的系统性综合分析,并提出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发展风险应纳入形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

关键词: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动态分析

一、引言

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现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课题。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引入了“集群”的概念,并指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之后,我国大量的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产业集群现象作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正如安虎森老师所说(2003),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仍相对滞后,且大量发表的文章以介绍性为主,而根植于我国本土环境下的实证研究较少,并指出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集群形成区位和集群形成的外部因素及作用机理仍将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系统、本土化很强的经济形成过程,只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分析,我们才能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实质性的政策建议。本文试图对当前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希望为今后广大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相关理论研究

李小建、李二玲,对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主要介绍了三种经典理论。马歇尔将地方性工业在产业区的集聚归纳为企业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这种外部经济主要表现为:1、生产技术的外溢效应;2、专业劳动力市场的共享;3、生产中间投入品供应市场的共享。韦伯主要从成本角度考虑,将产业集聚归因与企业决策者将集聚所得利益与运输、劳动成本进行比较后的结果。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且集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的,只有当贸易成本在中等水平时才有可能。王志敏,《从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一文,进一步分析归纳了相关理论,除上述三种理论外,亚当·斯密最早从分工角度描述了产业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组成的群体;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地理临近的优势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洛里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以信任为主的社会资本将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带来区域外企业无法拥有的竞争优势;区域创新网络理论,GREMI(欧洲创新研究小组)对欧美国家16个区域进行调研后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其所在区域内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文章结合上述相关理论,将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分为从低级到高级、从集聚到集群的发展过程,并根据Ahokangas和Rasanen的演化模型,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然后分别从各个阶段综合论述了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其中,孕育阶段作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个别关键要素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关键要素也许是特定区域优势、区域内充分的市场需求、或是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区域环境;成长阶段则逐渐演变为企业追求专业化分工,外部规模经济,而且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较好的解决了因分工而衍生出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问题;成熟阶段,此时第二阶段已在集群内形成较为稳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创新网络将成为维系产业集群稳定的关键因素。文章综合性的考虑了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机制,对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类似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还有魏剑锋的《产业集群的动态形成机制探析》,文章以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为背景,同样分为三个阶段来探讨整个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分别为:萌芽期、诞生期和成熟期。文中指出集群产生初期需要某一类创始企业,且作为“种子”企业一般是处于小企业更有优势的产业领域或某种产业环节。创始企业所处具有一定的产业特性,其来源形式也多种多样,而这只是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能否发展为集群还需要一系类条件配合,其中区位因素,特别是区内制度环境和商业氛围也非常重要。在集群诞生期,魏剑锋强调了集群内后进入企业对于成功企业的“模仿”,形成原始状态的集群,而外部经济、报酬递增、节约交易成本、集体效率、创新空间是集群形成后的结果。而通过模仿途径逐渐聚集,达到某一个“临界点”之后,集群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即进入成熟期。成熟期阶段,集群内企业主要是产品升级和追求产品差异化,并不断提套企业素质,形成创新机制、创新文化,而外部环境则体现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区内需求市场扩大,拥有良好的区域文化及市场秩序。文中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自身的规律,并不能人为地创造,政府只能顺应其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培育有利环境,来促进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國内学术上对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正在由静态的经济要素分析转向动态的综合性分析,并广泛吸收各个学科的研究,纳入社会资本、认知方式、文化环境等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李宏舟在对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将现今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分为三个学派,即要素学派、模型学派和动态学派,在对各个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后表明动态论学派代表了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的最前沿。在对不同阶段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中,我国亦有大量学者主要分析集群成熟阶段中的创新动力机制,如刘锦英,聂鸣的《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三、相关实证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有很多,有些学者是按不同地区、产业来研究,也有学者是从企业主体视角来进行分析。

冯新勤分别从静态层面,即浙江产业集群的总体特征和动态层面,浙江不同产业形成过程进行了介绍。他将浙江产业形成机制的总体特征描述为:1、政府的积极不干预,即企业主体拥有自主决策;2、社会关系网络,为中小企业的“滋生”提供土壤;3、产业集群形成初期至今都存在大量的类似“普拉特式”的中小企业,并且是浙江人“无奈又正确”的发展模式;4、小商品、大市场;5、“浙江精神”的文化影响。文中将浙江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主要划分为四类,分别为:专业市场带动型、传统工艺现代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型、能人师范模仿型。为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孙玲芳、陈军结合江苏区域实际及船舶产业集群的特点,将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基础机制即江苏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动力机制则从集群内企业间竞合关系来分析,保障机制则体现了政府在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宋玉兰,陈彤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考虑农业产业的特点,主要是从资源禀赋差异、合作需求、规模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来探讨。冯卫红,苗长虹结合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指出我国旅游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张治河等在对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软件产业进行案列分析后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系统论”观点,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不是简单地在萌芽期呈现政府主导的模式:对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或由于该地区有一定的科研发展基础,政府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发展,从而加速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对另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由于该地区并不具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招商引资模式或园区建设模式则显得十分重要。”并强调了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构建对于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郑玲莉则从文化资源的集聚性特征、专业化特征、根植性特征来阐述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而且创意产业的集群化有助于集群内企业的创意萌生,为集群内主体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

除以上学者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还有很多的经济学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现象、形成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案例分析,这些研究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提出了大量见解,进一步发展了产业集群理论,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拓宽的思路。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可能导致集群形成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上,其中又以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技术溢出等经济性因素来分析集群形成的为主。而多数这类的分析都是事后分析而不是事前分析。并且,在集群形成分析中很多优势因素亦存在自捻性风险,这个方面很多学者并没有提及,在动态分析中,各个发展阶段可能面临不同的发展风险,如果没有明确界定这些可能的发展风险并加以识别、控制,则无法为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适当的参考依据。如:集群形成过程中内部企业的地理邻近,确实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学习,技术扩散,也可能导致同类企业发展战略趋同,整体竞争力下降,阻碍集群进一步发展;群内同类企业也可能出现过度竞争,降低整体经济效益;溢出效应使集群内企业获得外部性经济,同时也滋生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惰性等。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成长并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依然是非常综合、复杂的问题。(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小建,李二玲,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4)

[2]刘锦英,聂鸣,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经济经纬,2006,(3)

[3]魏剑锋,产业集群的动态形成机制探析[J].经济经纬,2006,(5)

[4]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5]王志敏,從集聚到集群: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J].企业经济,2007,(2)

[6]李宏舟,对国外产业集群经济效果及其形成机制的综述与评论[J].经济地理,2008,28(4)

[7]冯卫红,苗长虹,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9,24(1)

[8]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B06)

[9]郑玲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5)

[10]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泉,孙丽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1)

[11]冯新勤,浙江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社科纵横,2005,(3)

猜你喜欢

动态分析形成机制产业集群
基于污点传播动态分析的Android安全系统研究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企业融资效率动态综合评价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会计准则改革动态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