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5-30郑祥芹
郑祥芹
摘要:恩格斯指出,“数学是一门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学习数学是一种比较单调,抽象的过程,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了厌学,怕学等现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如何调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欲望 学习效率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课的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我在执教计算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玩过打气球的游戏吗?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游戏的,学生一听“游戏”两字,顿时来了精神。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打气球的游戏。”同学们个个都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课前我利用课件制作了一个个鲜艳的气球,在每个气球的上面都有一道口算题,如果学生口答对了,气球就会自动爆炸,并配有喝彩的音乐。学生答对后听到喝彩声,更是兴奋,枯燥的数学课堂立马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再比如,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我是利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导入的: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他们睁大了眼睛,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大声回答喜欢,迫不及待地听老师往下说,准备着大显身手,猜出答案。于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有家兄弟真奇怪,不吃饭来,不睡觉,嘀哒嘀哒转圈圈。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钟表。学生找到了正确答案,也就找到了自信,总想着,再一次大显身手,听课的注意力也就相对集中。像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创设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于这一节课成功了一半。
二、趣味授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动积极,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开小差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内容枯燥无味的计算课教学,更需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想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就需要创设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所学知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新知有很强的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激发求知欲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在课堂学习中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知识点的趣味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把“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执教低年级《连加连减》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制成了动画课件,先跑来3只小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又跑来2两只小鸡,再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看到的连贯的说一说;紧接着又跑来2只小鸡,让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动画课件,蹦蹦跳跳的小鸡很可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一步步地说出自己看到的信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就明白了连加的意义,同时,生动活泼的小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轻轻松松掌握了新知。如果说课堂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新授部分也就是成功的另一半。
三、趣味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俗话说:三分学,七分练。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怎样,主要看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练习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新授知识过后,如何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又成了老师煞费苦心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计算课练习,更显得索然无味,大家都无所适从,是单独的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还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边讲边做,都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热情。我认为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等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比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新授过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抢答游戏,老师说一个算式,同学们抢答,指名说算式,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抢答。当然,老师也可以故意输给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很棒,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让学生练习找生活中的角,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评价增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数学老师能在对学生的作答或作业的评价中,风趣一些,幽默一些,比如:“你比老师都聪明”“你怎么那么厉害,居然这么好的方法都想起来了”“向你表示祝贺,你成功了”等等激勵性的评价,刺激一下学生学习的神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会上升。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雪莲.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4,(05).
[2]洪善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J].现代阅读,2012,(13).
[3]周冬梅.让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对策[J].新课程,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