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015-05-30陈明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陈明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54-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生活情境相结合。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有效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

一、让生活素材走进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拿几幅挂历出来,让每个学生找一找,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一样吗?哪几月是31天?哪几月是30天?每年的二月是一样吗?如此切身动手操作和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其意义重大。、

二、走出教室,教学方式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要求学生充分地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室内教学有时对此会产生束缚限制,室外课可以提供广阔教学的空间,充实生活的背景,能让孩子们摆脱教室的限制,找到大自然的感觉。如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辨认方向”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我先领学生们复习语文园地中一首辨认方向的儿歌“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然后我立即请学生面向太阳站好,问:谁知道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学生们很快就举起小手,争先恐后的示意我,看着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露出了惬意的笑容,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这还有什么能比让学生顺利而快乐地学会知识更让老师高兴的呢?再比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就先让学生在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中的情景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特别是新课程,与人的实践活动联系更为密切,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我在上低年级数学教材“统计”时,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班同学共有多少人吗?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普遍用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提问:除了用数数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得出男生和女生有多少人?引导学生联系班上选举班干等生活实例进行讨论,得出可以用划“正”字或打“○”、或打“√”等方法,教师对每一种方法都要给予肯定。接着我又给学生讲解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利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种统计出本班男生和女生人数,并把它制作成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根据统计图、統计表问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得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多媒体屏幕展示一组画面——2008年北京安排奥运会的主会场后问学生认识是什么?(鸟巢),然后教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建筑物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请看(点击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纷纷说出:“它有许多的三角形”。教师说:“对,鸟巢由许多的三角形组成。为什么在众多的图形中,选择了三角形呢?三角形又具有怎样的特征?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这样导入,是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通过播放奥运会鸟巢馆,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隐藏在建筑物里的三角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又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样,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