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本草经》脾胃用药对中医饮食保健的影响

2015-05-30连翠张兆丽申亚军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性味脾胃

连翠 张兆丽 申亚军

【摘 要】以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的觀点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药物统计,《神农本草经》抗衰老的重要着眼点在于扶正尤重脾脏。本文从药性理论列举了《本经》中脾胃常见证侯相关的药物,阐发了其对中医饮食保健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脾胃;中医饮食保健;神农本草经;性味;

人体的脾与胃共居中焦,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经脉别论》【1】中说“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为后天之本,得胃气则生。脾胃健运则元气旺,脾胃败伤则元气衰,故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重要一环。以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的观点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个重要特征【2】。脾虚可导致脏腑虚损、气血虚弱、痰癖邪生等,从而导致和加速衰老的进程,补脾法是延缓衰老诸法之宗。

1《神农本草经》脾胃用药统计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认识到衰老是机体整体性功能衰退的过程,与之相应,在不老延年药中提出了“安五脏”、“补虚赢”、“补髓益气”、“温中”、“利血气”、“杀邪气”等多种治法。其载不老延年药共89种【3】,从药性分布看,甘味药最多,有46种,占51%;57种不老延年药载于《中药学》(五版本科教材),按其功能分,其中健脾(胃)涩肠药最多,占34%,补肾固精次之,占31%,反映了《本经》抗衰老的扶正尤重脾脏这一主要着眼点。李东垣将其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亦贯入到抗老延年的观点中,他在《脾胃论》中说“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并主张“调理脾胃,老年当先”。 明代大家张介宾也在《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中明确记载有补中益脾(包括温中、主伤中)功效的药物【4】共54味,即赤芝、黄芝、署豫、马刀、旋复花、白英、白蒿、地肤子、鸡头实、茜根、肉苁蓉、白英、巴戟天、沙参、干漆、苦参、杜若、百合、牡桂、杜仲、藕实茎、女贞实、栝楼、淮木、干漆、山茱萸、紫草、茅根、乌韭、吴茱萸、秦椒、附子、蜀椒、牛角、白胶(鹿角胶)、石蜜、巴戟天、樗鸡、大枣、樱桃、葱实、麻贲、蓼实、丹雄鸡、蜜腊、黍米、干地黄、麦门冬、远志、石斛、蜂子、桑蝉蛸、胡麻、桑根白皮、白马茎等。其中大部分属上品,足见《本经》对脾胃重要性的认识。补脾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历代医家,在养生防病和治疗疾病过程中也是强调以调养脾胃为重点,通过治未病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未病补脾防其发,己病补脾防其传,病后补脾治易愈。

2从药物的性味特点看《本经》脾胃用药

药物四性五味特点的起源于《本经》。脾胃之病,用药需考虑药物的性味能否入脾胃经。《本经》中入脾胃经的药物很多,作用各异,但归纳言脾胃者以甘为主,以酸为次;泻脾胃者以苦为主,以辛为决。这也逐步为后人总结吸取为脾胃补泻用药的主要原则【5】。

2.1补以甘酸

2.1.1甘味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故……甘先人脾。”《素问·脏气法时论》又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这些经典都说明,甘味药有主人脾经,补脾养胃之效,甘味性缓、令脾实且缓。甘味药的补养、缓和作用,入脾经则补益脾脏气血阴阳之不足,强壮中气,使营卫通,五脏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甘味药又因偏温偏寒的不同,作用亦异。甘温者,有补气助阳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者,《本经》中可用署豫、黍米、紫芝等;对脾胃阳虚者,《本经》中有干姜、附子、牡桂等。甘寒者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胃阴虚证,如《本经》中石斛、麦门冬、翘根等。后世常用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和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等均有涉及上述药。此类方剂能使脾气健旺,运化复常,补脾气以摄血生血。龚跃新等【6】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四君子汤对衰老小鼠的肝和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君子汤能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肝和大脑皮质的超微结构,提示四君子汤可通过补脾益气,使脏器不断得到气血滋养,纠正脏腑虚衰,保持气血平衡,促使机体健康长寿。

2.1.2酸味药:从五味所入而言,酸入肝。脾胃之病常易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胃易不和,肝气易犯胃,导致胃失和降,纳食受阻。酸味药与甘味药合用,具有“酸等甘阴”的作用,对于脾胃病,可以养阴益胃,故酸甘之剂常用于中虚胃痛,嘈杂、纳呆之证。《本经》中有五味子、酸枣、山茱萸、梅实等。

2.2泻以苦辛

2.2.1苦味药:有燥湿、泻火作用。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对湿困脾胃者宜用苦燥化湿之品。《内经》谓:“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苦味药的燥湿作用尤以苦温者为著,故又有“苦温燥湿”之称,《本经》中有远志、厚朴等。苦而性寒者,则以泻火清热为主兼有燥湿作用,多用于胃热,胃火之证,或脾胃湿热、暑湿伤中之证,《本经》中可用黄连、大黄、茵陈等。对湿热、暑温困于中焦者,除用苦寒化湿之药外,再宜加用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之药,使湿邪外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后世代表方剂如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等。

2.2.2辛味药:具辛开行气的作用,主要用于中焦阻滞证。一切湿浊、食滞、痰饮等影响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出现胀满、疼痛、吐泻诸证,除针对病因用化湿、消导、化痰之外,均需配用辛味理气之品,《本经》中可用药有橘柚(又名橘皮)、木香之类。后世代表方剂有六和汤(《医方考》)、葛花解醒汤(((兰室秘藏》)【7】等,芳香醒脾开郁,行气调中。

脾胃用药,非只对脾胃之病而考虑用之,治疗其他脏腑之疾时不可忽视脾胃,亦不能损及脾胃。如一味治疗其他脏腑而不顾脾胃,则常不能取得良效。因此脾胃用药涉及面广,在《本经》中占有较大部分,足见其养生扶正尤重脾脏这一主要着眼点。

总结:

《本经》养生扶正尤重脾脏,注重脾胃为人体养生保健之本,这也是中医饮食保健重要特色。它不仅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而且也是第一部研究传统延缓衰老的药物专著。尽管《本经》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它所记载的食物和药食两用之物,均为现今常用之物,其食疗效果亦被肯定,对后世养生药物方剂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医饮食保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为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路新国 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3】崔英《神农本草经》不老延年药与其抗衰老思想初探,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年第11卷第一期:12;

【4】尚志钧 神农本草经校点 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处,1981年;

【5】于世伟,于庆,王彬,王维纲 张海峰先生谈补脾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1月第4卷第31期:200-201;

【6】龚跃新,孙云,项晓人等 四君子汤对衰老小鼠肝和大脑皮质影响的透射电镜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59-362;

【7】邓中甲 方剂学(供中医类专业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性味脾胃
藏药“席柔”本草考证及其防治病菌感染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