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集中办学的见解
2015-05-30连顺良
连顺良
【摘要】农村教育到底是实行集中办学还是实行分散办学,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中”与“分散”了得,它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谋划。但是不管怎样,从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实行集中办学是优先选项。
【关键词】农村小学 集中办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31-01
一、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是现代化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不但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现代化,同时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办学思想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不再是以扫除文盲为目的,而是以培养懂科学、有技术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的。
首先,集中办学可以把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起来。实现规模办学,才能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充分解放农村教育“生产力”,使城乡教育对等發展,比翼齐飞,才能打造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
其次,实施集中办学是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很多农村的青年人不愿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是向往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纷纷离开农村,有的到外地季节性打工,有的举家搬迁到城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农村人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很多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年轻人主动放弃了生二胎,农村适龄儿童越来越少。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五六名学生,甚至更少。在这样的小学校里,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从何谈起呢?
第三,农村教育实施集中办学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正由农业主导型社会向工业主导型社会转变,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这给农村教育实施集中办学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适时、适度、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中办学,是必然选择。
二、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是农村孩子面临亲情缺失的问题。一些地方实施集中办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打滚的年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是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如果这么小的孩子离家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地方去读书,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使得他们的情感变得麻木而脆弱,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是学生上下学交通困难以及家庭教育成本增加的问题。农村居住分散,有的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家,十分偏僻,甚至不通车,孩子上下学只能靠家长接送,有的孩子上学不得不选择住校,这无疑增加了受教育成本,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民生活更加困难。
三是集中办学造成了城乡学校的生源不平衡问题。由于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相比办学条件较差,所以实施集中办学后,很多农村学生家长想方设法找门路、托关系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借读,有的甚至不惜成本出现了陪读一族。在他们看来反正都是住校,还不如把孩子送到城里条件较好的学校去读书。这样一来就把农村学校办学仅有的人头经费带到了城里,使农村学校办学更加困难,如此这般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越拉越大,于是出现了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而农村学校却门可罗雀的现象。
四是学生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个别学生家长反对农村教育实施集中办学,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小农意识在作怪。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学生读书不就是识两个字吗,没必要非得跑到离家十几里的学校去读书。集中办学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的事情。他们过惯了远离闹市的农村生活,无意识地把这种传统生活方式强加在了下一代的身上。
三、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集中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首先,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要遵循积极稳妥、适当、适度、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集中办学不能搞一刀切,适合集中则聚,不适合集中就分。也可以采取小学高段集中低段分散的办法。对部分住宿生,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冬季住校夏季走读或农忙时住校农闲时走读等办法。灵活多样的选择既能让家长接受,又有利于学生成长,同时又便于学校管理的方法。
其次,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切实做到学生就近入学。在一些地方,学生上学仍然遵循行政划分区域的做法。有的学生离某一学校很近,但是就因为该学校隶属别的乡镇,从而使该生不能到就近学校读书。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第三,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农民之所以不惜成本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借读,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太差,满足不了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尽管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和城里学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的各种设施不足,教师生活用房不足,电教设施不足,实验设备、图书、师资短缺。因此,从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上入手,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常规管理(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得好,让家长放心。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四,变建学生宿舍为购置校车;变学生生活补贴为学生交通补贴。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后,最大难题就是学生的上下学交通问题。如果交通问题解决好了,即使实行了集中办学,学生仍可以走读,把建寄宿制学校的资金用在购置校车接送学生上。这样既实现了集中办学,又解决了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
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是必然趋势。作为学生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不能把教育学生的责任全部推给社会,更不能都推给学校。政府应该承担起集中办学的主导责任,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物力上保证集中办学后的学校能正常运行。交通部门要搞好优质服务,保证校车的运行安全。学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扮好育人的主角。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者都积极行动起来并形成合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育尽快步入现代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