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设计

2015-05-30曲琳胡善菊陈偲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4期
关键词:功能设计本科生导师制医学院校

曲琳 胡善菊 陈偲

[摘要] 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国家为培养更加优秀且专业的医学人才提出了“卓越医师”计划。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及实施环节入手,对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进行了具体设计,旨在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院校的发展,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素质过硬的卓越医师提供理论保障和方案指导。

[关键词] 医学院校;卓越医师;本科生导师制;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4-0120-03

[Abstract] Today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stage,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excellent physician” program to cultivate more outstanding and profess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tures design in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p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medical schools. Then we can get more theoretical guarantee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raining excellent physicians.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s; Physician excellenc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unctional design

導师制(tutorial system)诞生于14世纪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是指在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且有高尚品德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1]。现在中国的导师制大量应用于硕士研究生阶段,但是国内部分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大有向全国各普通院校蔓延扩展的趋势。同时,在学分制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医学院校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专业素质过硬、医德医风高尚而又能迎接未来挑战的医学人才,教育部、卫计委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师计划。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情况的调研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如果运用于医学院校中,会更符合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为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院校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

1.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学生初入大学有一个适应阶段,这阶段导师应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医学专业课业非常繁重,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吃力,导师应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再者,很多学生在初次与尸体标本接触时,会产生抵触心理及焦虑情绪,导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1.2 结合临床中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导师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多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比如在具体处理医患纠纷的实例当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医师的义务与权利,掌握医患关系处理的技巧,并教会学生在保护患者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在日常的沟通交流当中,把一个人最好的一面全面展现给学生,包括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并教会学生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正确处理治病救人和个人得失的关系,做一名具有较高责任心和较高品质的临床医师[3]。

1.3 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导师组织学术研究与研讨会议和其他相关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使之逐渐形成医学科研思维,熟悉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临床难题,进而提前提升科研能力,具备医学科研素养。学生还可以跟随导师参加资料收集整理、科研课题设计、文献检索等工作,从参加课题研究到独立思考、撰写论文,学生的动手、科研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联系起来[4]。

1.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导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长处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帮助其选择一门感兴趣的科目作为突破点,确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导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医学领域优秀的资源,如网站、报刊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宽思路。在毕业阶段,导师可以结合学生意愿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或继续升学深造,或毕业踏入社会,并指导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5]。

2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主体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主体主要包括导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个方面。

导师由在校优秀教师、返聘教师、临床医生、在读博士等组成,要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意识,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术上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同时,导师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另外,导师要有创造精神。想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有创新精神的导师。最后,导师要具备把其思想、品德、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送到学生内心、行动中去的教学能力[6]。

学生主要由医学院校优秀本科生组成。首先,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尊敬老师,珍惜实验资源;其次,入选高年级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此外,学生应有较高的科研兴趣,然后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自主选择想要跟从学习的导师。

管理者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导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上课时间,减轻导师和学生的时间压力;安排导师与学生沟通的地点,在空间上为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便利;为导师指导学生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因为只有充足的实验标本和完好的实验器材才能保证师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师生的研究热情;制定导师制顺利运行的配套政策,如导师资格认证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

3 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环节

据调查,某医学院校本专科生16000余人,在任教师500余人,师生比例为1∶32。在师资力量如此匮乏的情况下,很难对所有医学生实施导师制,只能选择对部分基础扎实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实施。具体运行环节如下。

3.1 导师选聘

导师选聘由具体职能部门进行操作。首先文凭在博士以上、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直接成为导师;其次,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可由学生在线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导师,按投票高低结合专业素质评选;还可以院系领导推介,就教师的临床经验和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类统计,推介适合成为导师的人选;最后是毛遂自荐,有意愿担任导师的教师可以填写申报书,通过校内评审、公示,最终成为学生导师。

3.2 学生资料收集

学生资料的收集有利于导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和选择。资料收集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个人信息、学业成绩、心理素质、理想及希望的发展方向及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导师的课题研究,有无临床经验等。

3.3 师生互选

首先将导师和学生的信息公布在工作网站上,导师的信息包括导师研究的方向、最近研究的课题,由医学生先对导师进行志愿填报,填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选择导师的理由等。每位学生最多可选择三位导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服从调剂,然后由导师再对选择自己的学生进行筛选,并确定好名单。导师与学生一经确定,经过半年试用期后一般不再进行变动,特殊情况下(比如高年级时)可以再行申请凋整。

3.4 开展工作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设计并公示导师培养学生过程的监督细则;在此过程中,导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每个学生的指导计划,并开展指导工作;最后,定期收集和总结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成案,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发展积累经验。

3.5 考评反馈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过程中,具体职能部门负责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考评和过程监督。阶段考评包括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否按计划完成、完成效果如何。考评可以在学期末进行,也可以按年度总结。导师和学生都要分别提交工作小结,学校也可定期组织成果展示,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7]。

4 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

医学院校本科时期应使用双向分段的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8]。导师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为学生提供关于生活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部分学生从小未离开家,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导师主要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初来医学院校的不适应及焦虑情绪。到了高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自主能力和个人素养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二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这时就可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以五年制临床医学生为例,分段实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大一、大二为第一阶段,大三至大五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即大一和大二。这是医学生适应大学和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导师介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在学生参与大量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工作之余,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锻炼能力的同时不能忘记学习。另外,学生要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关注学科的动态,向老师学习相关知识,为大三参与科研奠定基础。导师也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对学分制下的医学生选修课程进行指导,要做到兼顾学生的兴趣、志向与合理知识结构的搭建,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亮点。

第二阶段,即大三至大五。这一阶段主要以科研实践和就业方向指导为主。首先,导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进度,结合学生的课业进度,安排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科研素养和系统操作技能的培养;并指导学生申报一定课题,带领优秀学生参加全国临床知识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比赛。另外,导师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从业进行指导,鼓励有一定研究潜力的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帮助要参加工作的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等。

5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主要使用以下评价方式:导师自评、学生测教、院系评估、学校评估,最后作出总结[9]。

5.1 導师自评

管理部门为导师自评出台导师自测,建立手册。自测内容主要包括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态度、工作成效、阶段工作内容。记录导师为学生做的具体工作(包括内容、工作时间、地点等),并需要有学生的确认,签名。每学期结束的时候,要上交“导师手册”,看内容是否已填写充实、完整。

5.2 学生测教

学生通过网络对导师指导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上显示出来,院系以及个人无权也无法干涉。

5.3 院系评估

院系的评价是可以通过院系成立的“督导小组”的不定时检查结果来给出评价[10]。

5.4 学校评估

学校收集学生测评、导师自测和院系评估的资料内容对这一时段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

5.5 作出总结

有关部门将获取的信息按比例计算分值,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并对该结果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进行归类,作为对导师的最终评价。

5.6 评价结果的应用

考评的结果应计入导师的业务档案,作为年度岗位聘任、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出台相关激励的机制,将导师工作计人工作量,并根据评价结果乘以适当的系数,实行有酬劳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11]。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的导师要视个人自身情况给予教育批评、暂缓职称的聘任、甚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罚。

[参考文献]

[1] 胡国富,刘荣梅,袁强. 我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保障[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10):118-119.

[2] 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3] 马静,杨丽莎,梁志清. 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243-244.

[4] 路晓明,胡群英,周少波. 导师制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39-940.

[5] 周权锁,陈巍. 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8(6):91-93.

[6] 王跃宗,殷文佳.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调研与思考[J]. 科技资讯,2011,9(30): 225-227.

[7] 丁林. 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32(9):108.

[8] 贾莉. 同校本科生导师制激励机制的探索——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J]. 黑龙江教育,2012,67(2):64-65.

[9] 王俊琰.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以福州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2012,6(1):41-45.

[10] 焦玲,錢跃磊. 本科院校导师制发展探索[J]. 文教资料,2011,40(22):168-169.

[11] 赖红英,刘慧婵,杨定明. 导师团队对学生“负责到底”[N].中国教育报,201O-03-02(3).

(收稿日期:2015-02-27)

猜你喜欢

功能设计本科生导师制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ASP.NET的贵安大学城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微信微网站典型功能设计与性能保障研究
医学类课程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电力营销系统功能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