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办学机制下的高职教育

2015-05-30刘卫锋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元化

刘卫锋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成效显著,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亟须从单一办学机制向多元化办学机制转型。文章阐述了当前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的误区,进而对其多元化办学机制的定位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多元化 办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21-0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职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突显,亟须从单一办学机制向多元化办学机制转型。文章阐述了目前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的误区,进而对其多元化办学机制的定位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的误区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院校要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找准位置,突出特色,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第一,高职院校在规模办学、层次提高、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盲目性,无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特色,尤其对于“双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产学结合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有限,无法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第二,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上千篇一律,难以彰显以实效性、操作性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宗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过于强调知识性,缺乏操作性;课程设置偏于套用综合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方案,形成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术课的课程模式,成为普通本科的“克隆版”。第三,高职院校主观强调实践性专业技能,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学科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的综合化,导致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缺乏自我提升能力。

2.办学层次求高。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有明确的就业导向,是强调以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为指向的专业技能型、实践型、应用型的学校发展类型。但基于各种因素,尤其是政府与社会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对待,使高职教育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被严重挤压,社会评介、舆论氛围给高职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寻求发展,摆脱尴尬局面,很多高职院校不顾实际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片面地认为办学层次与学校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发展潜力存在必然的正向关联,进而盲目追求学校层次的升级,并采用综合类高校的本科教育模式,忽视了高职院校本身的专业特色,造成专业培养趋同化,严重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制约了高职教育合理、长远、健康的发展。高职教育不应盲目追求层次提升,而应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要求以及教育的长远规划,设定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机制。

3.办学规模求大。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跨越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高职院校不但没有在发展的同时加强品质提升和内涵建设,实现软实力的同步跨越,反而一味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张、校园场地的扩建、学校招生的扩大等,严重脱离了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软硬实力的不协调性发展,直接导致办学资源的紧张,出现如师资力量不足、办学设施短缺等问题,与规模扩大后的教学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严重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

4.办学机制单一。我国高职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政府包办的单一计划办学。市场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格局,甚至还出现了公立和民办独立存在、共同发展的现象。由此,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办学主体向多元办学形式转变。尽管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却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办学缺乏良好的办学环境,缺乏国家或地方政策的支持;民办高职教育的规模小,缺乏政策支持和发展引导;各界力量(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或行业力量)作为办学主体因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其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障碍。

5.政府管理粗放。我国曾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行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但是,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分工模糊,故对于高职教育办学的具体环节没有明确规定,也缺乏对高职院校的产权以及相关管理问题的规定,有关政策或制度仍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各界在高职院校办学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和良性运行。

二、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的对策

1.多元化办学定位。科学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多元化的,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岗位,而应面对某一岗位群,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具体来说,首先是实用型人才。他們能熟练地操作和应用现代技术设备,不仅能胜任生产线上的各项实际性工作如生产、监督、检测等,还能协助设计人员进行一些创造性工作,如开发新产品等。当设备出现故障或操作发生问题时,他们还能及时、有效地予以处理。同时,他们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提升能力和发展潜力,无论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还是下岗分流后,都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次是技术型人才。在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语境下,生产线上的岗位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简单的体力劳动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高职教育要在现代高新科技创造高效率、高品质、高利润的工艺生产背景下,培养社会需求的、富有创新精神、具备科技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是管理型人才。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不仅需要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将决策者的意图有效、明确地贯彻到实际生产生中。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第二,多元化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突出市场性与职业性,实现专业结构多元化。首先,专业设置的地方性。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是为地区经济培养高等技术人才,故其专业设置应与地方经济结构需求相适应,针对地方岗位群来设定,以达到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目的。其次,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人才,其专业设置要符合岗位的要求,必须偏重实用性。最后,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因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认识不足,盲目申报新专业,导致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就遭遇生源下降、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高职院校在开设新专业时,应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进行分析,考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经济的发展走向,切忌盲目跟风。

第三,多元化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的综合,包括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应多元化。首先,专业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两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深化。专业知识通过课堂传授和课外延伸阅读获取,专业技术则通过学校的实训课或到企业、工厂中实习获得。为打造扎实的专业技能,高职教育不仅要推进理论课的讲授,还要加大校企的合作,让学生在准工作环境下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其次,创新能力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技能的能力。高职教育要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经过其努力,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转化为物质形态,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有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术能力,能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或新领域,并将固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运用,推动新事物的发展。最后,创业能力是现代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岗位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应减少,这与高职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毕业人数的增加形成了尖锐矛盾。在此形势下,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多元化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知识、能力、意志、技能四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推进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

第四,多元化的办学主体。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加大,政府投资办学的单一办学机制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让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单一的公办和民办机制外,高职教育还呈现多种办学形式,出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有国有民办、教育集团、大学城制、混合股份、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机制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扩大了高职院校的融资力量。同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使高职教育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宗旨,而管理方式、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科学化,也很大程度地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品质。

2.多元化办学路径。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不仅要有多元化的科学定位,还要有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第一,加强调控机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面临许多发展困境。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方面投入或引导,对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经费的投入和监管。高职院校来自“三改一补”,存在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院校规模小等问题,而高职教育的成本又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两倍多,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财政拨款机制,调动办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确保高职院校发挥良好的人才培养功能,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加强经费的监管,保证办学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其次,政策的导向。在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市场和政府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政府则是高职教育人才战略培养的引导者。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完善多元化办学机制,需要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行业产业发展结构、高职教育发展状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从宏观上引导校企之间实现良性合作,规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并以有效的经济或法律调控手段激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拓展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市场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直接而长久地影响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尤其教育市场调节机制成为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的重要推动力,它引导高职教育科学定位,认清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自身具备的功能和价值,利用与市场的近距离优势,形成特色专业,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高职教育要加强市场办学的意识,强化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行业建立战略联盟,融合各种社会资源,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办学。

第三,完善保障机制。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为其提供制度保障。高职教育虽然已发展了三十多年,但近几年才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配套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体系也不完善,导致执法不力、约束力不足。国家应加快完善高职教育的法律体系,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保障经费的投入,明确办学主体间的权责,为高职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与普通法律法规相比,更具指导性。职业资格制度、劳动准入制度、人事用人制度等是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制度。前两者可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的对接问题,后者则打破了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中学历为先、能力次之的旧理念,消除了用人的身份差异,树立了现代人才理念。因此,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在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层面积极保障高职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呈燎原之势,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尽管目前高职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发展误区,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导向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职教育正视自身缺点,努力突破现有困境,提升品质内涵。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对高职教育进行科學定位,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机制,以促进高职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明伦.高职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吴继宸,李文明.职业教育政策法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姚晓明.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比较[D].郑州:郑州大学,2011.

[5]陈伍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黄晶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7]黄婷婷.高职教育正确定位及多元化办学体制的路径选择[J].世界家苑,2011(4).

[8]孙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2(3).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