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
2015-05-30夏兵
夏兵
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
一、 试验目的
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较为合适的方法,为了验证其防治效果,今年在我市进一步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供试材料
1、螟虫雌性性诱剂,哈尔滨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一提供。
2、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市场购买。
3、5%丁虫腈乳油,市场购买。
三、试验方法
1、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设置性诱剂诱杀区、药剂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性诱剂诱杀区面积10000m2,药剂防治区200 m2,2次用药,且两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空白对照区面积100m2,对照区与处理区间隔1000m。
2、选择同一品种,同一地块,田间栽培管理条件一致。
3、性诱制剂诱杀区:6月20日设置水盆诱捕器,水盆诱捕器为内径26cm,高16cm硬质塑料盆,将性诱制剂放在塑料盆上,用铁丝悬空在盆的中心上方,在水盆诱捕器盆沿下1cm处钻2个直径1cm对称的小孔,小孔的作用一是固定支架用。二是做排水孔,以防下雨水淹没性诱制剂。用细铁丝穿过诱芯小头,固定在喷口上,再将诱芯移至中心,大头开口朝下,与水面保持0.5—1cm距离。每3天换水一次,盆中水适量,加一定量洗衣粉,增加粘着力,如自然蒸发量大时,应及时补水,每天打捞一次诱蛾盆。每盆性诱制剂辐射半径为10m,诱蛾面积为300m2,每亩地放2盆(整个性诱剂诱杀区共30盆,分别用记号笔将盆按一定顺序编号,以便于记录)。支架采用竹竿搭成三角架,将塑料盆吊在三角架下,药盆的高度可以随水稻植株高度而调整,高度一般在水稻植株上方高10cm处,整个生育期只放一次性诱制剂(二化螟性诱剂的有效时间长达50d以上)。
4、药剂防治区施药采用生产中常用的背负式喷雾器,扇形喷头,7月9(水稻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第一次施药,施用药剂为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亩用量55克,亩对水量15公斤,施药方式为喷雾,空白对照喷清水。施药时气象条件:气温23.1℃,相对湿度38%,风速3.2米/秒,施药后24小时没有降雨。7月19日第二次施药,施用药剂为5%丁虫腈乳油,亩用量40毫升,亩对水量15公斤,施药方式喷雾,空白对照喷清水。施药时气象条件:气温23.7℃,相对湿度59%,风速1.2米/秒,施药后24小时无降雨。
四、调查记载
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集体水稻田,水稻品种垦稻12,土壤类型白浆土,肥力中等,施肥种类水稻专用肥,施肥量35公斤/亩,PH值6.5,有机质含量4%,水稻栽培方式为插秧,栽插规格9×5,作物生育进程:4月11日播种,4月16日出苗,5月19日插秧,第一次施药时作物生育进程为水稻拔节孕穗期。
2、田间枯心丛率等调查
分别在诱捕区、药剂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0穴,共计100穴,在第1代二化螟雌蛾产卵盛期调查4次卵块数,孵化盛期后进行枯鞘率、枯心苗数、虫伤株数、鞘枯数和残虫头数等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表1。
3、产量调查和成本的计算
收获时分别对处理区和对照区进行产量调查,计算成本,将调查结果分别填入附表2、附表3。
3. 调查结果
通过试验调查,性诱剂处理区防治效果达95.3%,药剂防治区防治效果88.4%,性诱剂处理区比药剂防治区防治效果高6.9个百分点;秋季测产,性诱剂处理区比对照亩增产21公斤,药剂防治区比对照亩增产12.7公斤;成本计算:性诱剂处理区投入约11.8元,亩增收306.0元,投入、产出比为1:25.9。
4.试验结论: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较为合适的防治方法,无公害,无污染,方法简便,效果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