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探讨
2015-05-30黎阳杨崇联
黎阳 杨崇联
摘要:多校区办学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现象,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多校区管理,特别是研究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多校区管理;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55-01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的,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高校在政府行政力量的主导下进行了对高校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成了许多高校的重组合并,自那时起,多校区办学就已成为了我国大学办学的重要模式。之后,国家又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到2009年已从10.5%提升到23%)。①“扩招”政策大大提高了社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学生人数的增加从客观上对高校校区的扩大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也在积极寻求校园规模的扩大。
但城市化发展至今,大多数高校都处于城市市区地带,周围已是住宅和商业地段,要想在原校区上扩大校园面积已不可能,于是便只能寻找更为偏远的地段扩建。以江西赣州为例,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三所高校都在赣州市有多个校区。
一、 多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通过合并或建立新校区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善了学科单一的缺点,为高校自身的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还能带动校区周边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多校区办学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
(一) 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多校区管理必然存在分权与集权的矛盾,加上历史渊源等原因,分校区在功能定位上还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多校区管理体制下,因多校区的缘故核心校区的决策难以迅速有效地做出或执行;加大了位于分校区内的部门、学院与其他校区的单位工作来往的难度;各部门、学院都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争相获取对于自身有利的政策、资源或职能,而涉及其他方面则出现推诿情况,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校区规划缺失整体性,校区内及校区间的资源难以共享上。
教室资源分散问题很明显。教室分给了各部门、学院或独立学院管理,各部门负责安排自己所属学生的教室。由于研究生人数相对本科生少,研究生分配的教室数量也最少,不少专业课程需借用教室,但与此同时,同一楼栋被分配给其他部门的教室没有得到充分使用,浪费了教室资源。
(二)办学成本增加。多校区办学意味着各分校区要完成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各校区往来的交通线路的开通,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办学成本。即使有了校区间的交通,不但校区间工作人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时间和物质成本,甚至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和不同学院的研究生之间的交流都增加了难度。
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从数量上来说就较少,当同一学院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分散住在不同的校区时,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在无形之间增加了。
(三)难以形成校区文化。新建校区由于建成时间较短,缺少历史传承及文化积淀,没有形成具有校区特色的文化。不同校区的管理思想、教学理念都存在差异。有的分校区,一开始作为独立学院或是某些学院所在地经营了一些年,而后又调整进了其他的部门和其他层次的学生,一个分校区出现了新人和旧人的局面,原先已有一定的校区文化受到新加入成员的冲击,但能包含整个分校区的校区文化又没有形成,整个分校区的文化分裂较严重。
二、 分校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多校区办学本身对于高校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对于研究生分处于多校区之中的情况则更是棘手,结合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 理顺管理模式。除了明确分校区管理的方式外,还要对分校区的各单位的职责重新明确,不要出现争抢或推诿的情况。分校区建成后可能有些单位在核心校区的职能已不能适应新校区的发展,需重新定位。
在分校区的模式下,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注重考虑校园的资源的共享,而不是分割。资源的分割在无形上也会导致校区文化的割裂。泾渭分明的资源使用既不利于学生的交流,也不利于部门的交流。比如教室资源,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又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分校区应有一个教室资源的统一调配中心,而非将指定的教室划归至校区内多个管理部门。图书资源、高水平讲座、课程资源也应得到共享。
(二)建立完整的网络平台。多校区之间间隔的距离加大了校区内来往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可以考虑建成一个包括全校师生的网络平台。
如果这个平台建立,不但可以解决各校区单位之间的因校区距离产生的耗时问题,也可以改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鞭长莫及的情况,还可以增加研究生之间特别是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研究生之间的交流。
(三)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区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形成包括教师与学生、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对校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在营造校区文化氛围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保留一定的特色,即校区文化要呈现各层次学生都认同,但又允许存在小差别的和而不同的局面。
研究生强调的是学术水平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打造属于研究生的校园文化就应以此为出发点。
除此之外,也应充实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力量,保证研究生管理队伍人手的充足。
多校区办学本身就充满着调整,处于多校区办学中的研究生管理是高校区办学的一个较特殊的部分。唯有在理顺整个多校区办学的思路后,才能未研究生多校区管理扫清障碍。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小辉.高校多校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
[2]肖楠.多校区研究生管理模式探索与构思[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3]董新胜.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分析 [J].高等农业教育2012(2)
注解:
①郭小辉:高校多校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