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析
2015-05-30周黎
周黎
【摘要】 小学数学改革的课标要求里面指出:高效率的数学教学不只是简单地通过模拟和死记硬背,练习试验,正确的办法是通过主动研究和协作沟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理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中来. 由此可见,我们能够推断出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手段:老师灵活教学、学生实际操作、老师与学生讨论协作、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做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细细品读这句话,我们可以以此为教学指导,总结出数学课堂中适合运用的5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引导法,即教师生动讲解、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合作研究、学生合作交流、创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按照小学课程标准来看,数学学习不是仅靠一种固定的模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多思考且自己动手操作加入实践,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相互帮助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联系新课标的核心观点,我们在教育时应把以上方法合理地使用到课堂上. 一、改变教师的绝对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教学,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学生的年龄偏小,学习能力不强,在小学阶段还无法脱离学校教学,因此教师讲课依然是该阶段的一种主要授课模式. 但是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加以改进.
首先,老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增添课堂的生动性. 课件可以通过音画并举、声形并茂的形式,能把很多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具体化,或给学生展示生活化的场景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使他们在具体情境的模拟中学习抽象的数学道理. 如:在学习“秒”此抽象概念时,老师使用课件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倒计时的画面,然后再展示新闻联播前读秒的镜头,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画面中去理解及认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其次,教师可使用学生熟知的小游戏、猜谜、讲故事等方式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感兴趣.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游戏教学或带着情景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比如:在教植树问题时,学生通常不明白为何公式之后冒出针对数字“1”的计算,这时,老师便能够通过游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笔作为树木,在桌上排列一些“树”来算. 这种方法将经典乏味的教育改变成活泼、具体的教育方式,同学们在欢快的课堂里面可以清楚地理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水平.
二、改变被动接受局面,倡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烈地要求学生从亲身试验里面学习理论知识. 他的主要观点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也正是新课标里要求的亲身试验式数学. 亲自动手参与操作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亲身实践后,学生们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更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生比较好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强,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他们的认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很有益处. 例如,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胡萝卜和一把水果刀,通过动手操作切萝卜,学生们首先在萝卜头处竖着切一刀,可以获得长方体的一个面,然后再横着切一刀,获得其相邻的面,两个相邻的面所形成的边起名叫作棱;接着切第三刀,这样就有了三个相邻的面,形成多个棱,而三个棱交汇处形成一个点,给这个点起名叫顶点,如此一来,学生们通过切萝卜的实践活动,形象、直观地认识到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关系,在亲自参与中,加深了对长方体一系列特征的认知.
三、改变教师单向讲解,倡导师生合作探索
新课程理念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使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课程内容讲解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变单纯的“满堂灌”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课模式. 例如在学习“毫米的认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计课本的尺寸,将结果填入表中以备对比之用;再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当测量中出现不足一厘米的现象时如何解决问题,这样自然地引出对毫米的认识;然后结合刻度尺去感受毫米的具体长度及与厘米的关系;最后在测量与计算中学会运用毫米这一数学概念. 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在老师合理的教育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所以说,老师和同学们协作研究是一种高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法.
四、改变学生的割裂状态,培养合作交流模式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 所以学生在学习时,独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也是获取良好效果好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学习,每一小组以四个人为宜,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互帮互助,进行探讨学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积极加入讨论,畅抒己见,取长补短,且让能者为师,弱者为生,生生互助,共同进步,这正是素质教育中的每个人都得以提高的具体体现.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使学习效率更高. 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的学习模式要注意培养所有组员积极参加小组学习行动的习惯,培育学员参加的主动性,努力提升学习的效率.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之上,教师们才应该在学生们获取一些原材料却仍未得出正确的结论前尽快让学生们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因为通过这些互动探讨,思想得以碰撞,之后再联系自己之前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 比如,在讲解初步认识乘法的课程中,教师举了三个相同加数求和的例子,要求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求几个相同数字相加的和的简单方式”,使学生们发现乘法在写、读、算等方面都比加法用起来更容易,使学生们简单易懂地得出了几个相同数字相加没有用乘法方便这一数学常识.
五、改变单纯讲评学习结果的教育方式,创建科学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中以考试为唯一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 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环节的科学性,才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指以预期目标为标准,利用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对教学行为进行测评,而小学数学课程评价,就是要根据数学教学过程中预设的目标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进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增强. 故而,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采取片面的评价方法,仅简单的评估学生的成绩高低,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教学活动陷入恶性循环.
(二)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教学评价的目的,就要创新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比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总原则上,学校和教师要坚持过程与方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要多于对学生的指责和批评.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应当紧密围绕新课程实施的整体环境.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解析新教材,从新教材中挖掘新课程的内涵,进而更好地发挥出新教材的知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此外,教师要时刻更新和加大储备自身的知识,在教学过程里不断总结经验,以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手段,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艳强. 关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 祖国:建设版, 2013(11).
[2]张晓华.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软件:电子版, 2013(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