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境”为小学数学课堂增彩

2015-05-30侯迎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悬念四边形数学知识

侯迎迎

教育工作者研究认为,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儿童往往凭借形象来感知数学材料. 其次,儿童学习数学经验不丰富.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儿童感兴趣的情境来刺激他们的感官系统,通过有趣的思想情境促使儿童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中探究. 这样,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之中.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的内心产生振动,否则学生就不会轻易接受知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 但是研究者发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出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材料,儿童就乐于接受. 因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因此,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创设出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具体情境呢?这是我们课堂设计的艺术,需要在备课时认真地准备.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在备课的时候就结合所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个班级选干部的情境来学习统计知识. 因为这个情境是小学生们经常遇到的情境,并且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因而主动学习的气氛很浓. 小学生能根据全班学生的投票,分类列出班长与副班长的票数,还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分别根据被选举人的票数来确定劳动委员、文艺委员等. 这样,不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了统计知识,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民主选举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小学生所知的、所熟悉的、所理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创设.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理解与联系,激发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儿童学习要利用其好奇心.”而悬念的数学情境可以引起儿童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儿童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因此我们不妨通过设计一些悬念来激发他们积极地探索. 例如:在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就设计这样的悬念:是否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对这个悬念很茫然.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问题: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 老师能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分数来让老师试试,老师给出的答案请你们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这样,学生们为了弄清楚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就积极主动地列举一些分数让老师试验,并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悬念是什么. 悬念情境最容易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因而教师应该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 例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数有何特征”时,学生认为2是偶数,而5是奇数,它们应该没有共同的特征. 为了激发他们探究就制造这样的悬念:请同学们随便说一个多位数,我就能判断其能否被2整除. 学生们先是惊讶,当他们用计算机验证其结果十分准确时又感到不可思议,从而探究能被2与5整除的数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行为理论中强调:个体的学习行为总是受到外部环境的支配. 而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层出不断,但每个问题与知识的前因与后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应该设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创设问题情境:通常用转化法把平行四边形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其面积,那么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就列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来解决减法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联系前后知识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激起了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很多,如利用具体的问题设置疑点,让学生进行分析、验证,也可以利用错例进行反证等等. 在现行的课本中,有很多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编者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一年级所学课本中编排了小猫钓鱼、羊儿吃菜、小朋友上校车等情境,目的是通过生动的问题情境达到学会加法与减法的要求. 有些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活动.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四、创设媒体情境,培养儿童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作为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情境创设. 而更多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最好手段. 因为多媒体技术含量较高,它可以制作动画、模拟声音、播放视频,所以深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与观看动画片一样的效果,这样,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视觉以及听觉的冲击,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比如:我们在进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来认识到更多与四边形相关的生活物件,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四边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接着,结合具体的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四边形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思考中能结合几何图形考虑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理解黑板、课桌、文具盒等为什么是四边形. 这样,学生不仅初步地认识了四边形,还潜意识地分析了四边形的实际运用,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

总之,采用生动感性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优化. 因此,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氛围中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悬念四边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