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复原数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2015-05-30冷迎凤
冷迎凤
【摘要】 本文从解读情境教学法入手,逐步从运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用操作情境,培养实践能力;用生活情境,拓宽知识运用;用动画情境,丰富学生想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希望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故事;操作;生活;动画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得更加开心、愉悦.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把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等等带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游戏、故事情境中开动脑筋,学习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他们会觉得眼前一亮,不知不觉地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例如:在教“四舍五入”时,我煞有介事地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谁是武则天吗?”孩子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数学课上老师会问提这样的问题. 一个女生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我立刻点头称赞她,但是我又接着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是笑话故事哦!”孩子们听了,立刻端正坐好,等待着老师给他们带来精彩的小故事. 我继续说:“在历史课上,老师问:‘谁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啊?西西举手,她非常认真地说:‘武则天是一个数学家. 过五则添,武则天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数学家. ”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他们也牢牢记住了“四舍五入”的概念. 如此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操作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只依靠口头叙述是不管用的,我们若能启发他们动手操作,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挑选合适的教具,或者让学生们自备学具,以便课上用来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10的分成”时,我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操作情境:让每个孩子拿出10根小棒,两人一组合作摆一摆小棒,看看有几种分成方法. 在摆放时,得出一个答案,就做一个记录. 如此的操作情境,学生们乐此不疲,他们特别愿意操作完成每一项任务. 而且这样的操作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新知,他们会有成就感,会表现得特别开心. 所以,我们要多设置操作情境,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他们的数学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生活情境,拓宽知识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 我们若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也让他们知道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题目:停车场停着大汽车和小汽车共14辆,所有的汽车有72个轮子. 每辆大汽车有6个轮子,每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 那么,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呢?孩子们听了这样的题目,他们觉得是身边常见的而且非常熟悉的问题,他们特别乐意去解决. 很快,就有孩子举手了,她说:“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小汽车,也可以全部是大汽车. ”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并追问:“那么,你能具体阐述下吗?”孩子用她的思维方式具体而又详细地说出了解决的方案. 可见,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运用是相当广泛的.
四、动画情境,丰富学生想象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新奇、有趣、刺激的东西. 在教学中,我们若能够运用电教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声音、动画于一体,动态的画面、惟妙惟肖的声音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新颖刺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尝试着引入多媒体技术,希望用这些来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添姿增彩.
例如:在教“确定位置”时,我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地球仪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让他们看到经线和纬线,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用镜头扫视、放大,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每一个国家的位置. 在镜头切换到北京时,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北纬39度57,东经116度28. 如此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们特别兴奋,他们在观看中找准了国家所在的位置,他们欣喜若狂. 课堂教学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所有孩子都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当然,无论我们创设哪一种情境,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地动脑、动口,在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中,不断地感受、发现、交流、评价数学知识,构建起科学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