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高考复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5-30曾庆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意识细胞

曾庆福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意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有问”、“会问”。

在生物高考复习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传授——接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那我们教师应如何在生物高考复习中更新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中质疑,在质疑中进步,在进步中完成复习呢?

(一)教师要精心设问,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生物高考复习比新课教学更需要精心设问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欲望。教师要安排特定的情境,设计关键的问题,提供感悟的契机,创设思维的氛围,启发学生在探索中自觉结论并获取知识。

1、要求学生自己先预习并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甚至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设法让学生钻这个“空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多提问题、思考问题,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

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少讲、精讲、讲重点的方法,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提问。对浅显易懂的内容一般不讲,对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力争每一堂课都留点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采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种纵向提问形式,也要采用学生—学生横向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问、讨论、辩论。从而造就一种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探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互相合作的良好氛围。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体现高考命题原则——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途径之一,因而生物高考复习中,教材实验的复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如果只是直接重复讲授教材实验过程,那么效果大打折扣。复习时可以采用问题形式,将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步骤、原理等设计成问题,以问题形式进行复习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我在复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列出本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列出了下面这些问题:为什么要用长至5cm的洋葱根做实验材料?为什么要切取2--3mm的根尖来进行实验操作?为什么要用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后为什么要用清水进行漂洗?为什么要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主要染细胞的哪些结构?制装片时为什么要把根尖弄碎?为什么制装片后还要用手指轻轻按压?观察装片时应找到根尖的哪部分的细胞?该部分细胞有什么特点?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视野中哪个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为什么?视野中观察到的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为什么?等等,这种复习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学生们的参与度高,复习效果自然好。

4、创设的问题应求开阔、新鲜、准确、精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也就是说创设的问题既要适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以《考纲》为依据,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达到既启发学生又培养学生能力。同时提出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個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总结,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结论,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的概念。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时,不是采用简单重复知识点的办法,而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证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同时允许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讨论,这既可以开阔思维、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表达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勤于质疑,进而产生更高层次的问题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问,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及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与土壤。

第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触发器。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如我们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诸如生理、心理、营养、遗传等和教材知识紧密联系的知识同学生们交流,既对学习有利又融洽关系。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提倡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和培养问题意识。如可以例举教材知识编排的不足之处或前后说法不同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问题。

第三,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时,教师应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要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思考和提出更多学习中的问题。如学习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形成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大小,并鼓励学生发现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卵细胞比极体大?学习循环系统内容时,引导学生注意红细胞的形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红细胞为两面凹陷圆饼状?为什么无核?

(三)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质疑,勤于利用问题串联已有知识、构建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知识可以通过提问串联起来,同一知识也可通过不同角度反复提问让考生深化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前可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设计问题,构建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如在复习基因突变内容时,可以设计问题串: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期?基因突变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有何不同?基因突变在育种上有何运用?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来的基因是什么关系?新基因产生后,该物种的等位基因对数有什么变化?具有5对等位基因的物种,其性状的组合最多有多少种?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等等。又如在复习中可以抓住染色体,DNA,基因这条线索,设置问题串把教材中的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发育、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体系。

在生物高考复习课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和教学的时机,精心设计,综合运用,利用好问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思维,调节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首先提出问题,才能启动思维,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问题为核心而展开,因而教师应该在高考复习中充分发挥问题意识在人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以确保在复习中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以及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意识细胞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DANDY CELLS潮细胞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