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2015-05-30吴显财
吴显财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教后学. 这种模式已严重不适应现代教学.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人践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五学模式,与同仁共享.
五学模式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不同层次(考虑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的6人组成,由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按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高低依次编为1-6号,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及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自治交叉管理互评(由A组考评B组,B组考评C组……),考评内容包括个体和小组的学习成绩、回答问题、上课纪律、记录、纠错情况等,按总分高低每月统计表扬一次,评出优秀团队、优秀个体、优秀发言人、优秀记录员等,并根据前一个月的综合考评情况对每个组员重新编号,让学生感受一个月来的努力带来的成功喜悦,月月如此. 这种教学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专业成长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比学、检测评学等五个环节.
1. 目标导学
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方向,没有目标学生就无所适从,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但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目标不等同于教师备课时的教学目标,应是教师把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转化为学生易懂、易领会的目标,如导学提纲,还要把知识的学习思维过程以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层层递进呈现给学生. 如学习“分式的加减(一)”时,因为小学学过分数的加减运算,所以我把学习目标定为: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会进行同分母分式和简单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自主探学
有了目标教师就可设置自主探学问题串写好导学案,但问题的设置要贯穿本节课的学习主线,把握重难点,用通俗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内容. 设置的问题可分三种:一种为5,6号同学回答的基础题,一种为3,4号同学可完成的中档题,还有为1,2号同学完成的提高题,课前把问题串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10~20分钟自学时间,以此问题串为纲预完成本节学习过程. 此时任何同学不得交流(可以看书),保持教室安静,认真思考,不懂问题自己做上记号或记录在书上,以便合作交流时解决.
3. 合作研学
本过程10~12分钟,要求把自学过程中有疑义问题展示给小组同学互教解决,若是6人小组,一般1号助6号,2号助5号,3号与4号共同交流,个别难题小组讨论解决,研学过程记录员要负责把本小组同学学习中的错误、正确解答及解答人一并记在错题本中. 教师只根据情况做个别辅导,与学生一起理清思路,解决有疑义问题和易混、易错知识点.
4. 展示比学
展示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步骤,展示前可先请一小组长把本组自学中本组出现的问题先展示给大家,而后逐一解释其发生错误的原因,无法解释的由其他组同学协助解决. 如判断题: = (×),一组长通报这题我组有两个同学做错,而后正确解释为约分应是分子分母的一个整体因式,不是一样的都可以约,这解释就非常好. 简单的问题可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中来,复杂的让学生展示学习的不同思维过程,以此暴露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后师生相互补充解决. 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教师还可根据问题的难易逼问回答者,及时了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时表扬、纠正,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喜悦,又纠正错误,提高课堂的效率,加深课堂学习的深度. 故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创造,展示即提升,这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本过程8~10分钟. 如分解因式(a2 + 4)2 - 16a2,学生1:原式变形为(a2 + 4)2 - (4a)2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学生2:(a2 + 4)2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合并再分解,结果一样,殊途同归,课堂响起一片掌声.
5. 检测评学
本过程5~8分钟,主要是教师对本节课应知应会内容视情况对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进行检查测试和答疑解惑,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谁会,而是为了看谁不会,不会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学会,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不会因为本节知识而掉队,以期达到共同发展. 如“分式的加减”检测题我设计为:请从a,1,,,,中任取两个并编一道分式加减运算题,并计算. 本题可检测5、6号学生是否编出a - 1这样不是分式的题目来,又可考查其他富有挑战性的同学,也为下节课做铺垫.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改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团队增光,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再是书本的奴隶,每个同学能够在自己参与及同学、老师帮助下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克服学生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比原来更自信了,特别是原来程度不好的同学积极性更高了,上课也更认真,乐于参与,抢着表现,对简单的问题会解答了,这样差生减少了,原来接受能力强的好生有事做了,他可以教差生当一回“小老师”. 整个班级学生更快乐,也更有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