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改革探讨

2015-05-30向学春

亚太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校质量

作者简介:向学春(1977.06-),女,汉,重庆万州人,博士,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教师,副教授。

摘要:就业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难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根本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出发,对高校教育的问题进行扫描,提出调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提高就业指导、完善毕业生就业追踪机制的高校教育改革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教育改革;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40-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就业为重。1999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扩大招生,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转变。伴随着高校人数的扩招,毕业人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比2013年增加了28万。2015年将达到749万,再创历史新高,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就业质量的优劣,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单纯的指某一项技能或能力,而是指大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就业难与高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推动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改革,保障就业质量成为高校不容回避的话题。

1.理论基础

本文的探讨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理论基础。

1.1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是学者舒尔茨创立的,他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使人具有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就业转换能力和地点转换能力,这些能力在人面对更好的职业机遇和生活地点的转换时会起到非常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改革,传授大学生更多的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1.2社会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性格特征。高校教育的一大任务就是让大学生从学生化向社会化转变,使大学生的学生思维向社会人思维转变。简而言之,社会化理论就是通过社会化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2.高校教育的问题扫描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困难一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二则也与高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决定着该校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在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方面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2就业指导滞后。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例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程安排在大四讲授,也就是说在学生临近毕业了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太滞后。此外,就业指导人员缺少专业素养,很难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2.3毕业生质量追踪机制欠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对毕业生的质量追踪机制。如此高校不能及时地获得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无法得到其人才培养方案改进的依据。这样将不利于高校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不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改革途径

综合上文对高校教育存在问题的扫描,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改革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调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高校课程设置应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打破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例如开设符合市场要求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如高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对一些涉及社会发展急需的课程尽快补充开设。同时,高校教师应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授课内容,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3.2加强就业指导。从学生入学之初,高校就应该对其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对就业的科学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并使该教育指导工作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个阶段。让学生面向实际,找准定位,充分把握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完善毕业生质量追踪机制。关键是要打破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高校能及时获得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得到其人才培养方案改进的依据。这样高校就能培养更多的满足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上应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大批创新型、竞争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敬宝.试析就业能力导向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

[2]王茜.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王建平.以毕业生质量为出发点的高校教育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7).

[4]冯艺.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探讨[J].教育与培训,2012(2).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高校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