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育人之本

2015-05-30张艳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师德道德教育

张艳红

【摘 要】 立德是教师的为师之魂,更是育人之本。欲立学生之德,先立为师之德。当代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是立乐教勤业之德、诚信包容之德、友爱和善之德。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持久性,在文明素养的内容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道德”。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社会期许出发,乐教勤业,诚信包容,友爱和善,努力做一个敬业奉献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宽容友善的人,让道德正能量成为教师的魂,在追寻梦想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师德;教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其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其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低。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持久性,在文明素养的内容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道德”。

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民众、培育万代的重任,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社会文明世代延续的推动者。这一责任和使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自古以来,我国就不乏师德典范,被誉为“教师之祖”的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自己以“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等实际行动培育了众多人才,受到了当代的尊重和后世的广为传诵。不仅如此,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师德都给予高度重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赫尔巴特曾讲到:“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师德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比重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教师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各阶层把教师的师德始终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教师队伍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既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全面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德是教師的为师之魂,更是育人之本。欲立学生之德,先立为师之德。当代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是立乐教勤业之德、诚信包容之德、友爱和善之德。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勤奋敬业。像“蜡烛”、“春蚕”那样无私奉献,像“孺子牛”那样默默无闻,一心扑在教育上,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做到“甘为人梯育桃李,愿做红烛照人寰”。要学会用“爱己之心爱人、责人之心责己”的心态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殚精竭虑、夙夜在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精神的感召下更加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社会和未来,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才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使他们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其次要宽厚真诚。爱生是师德的关键,一个教师是否爱学生,是师德最集中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赞柯夫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爱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一定要丹心一片,与学生心心相印,既要做到“有教无类”,又要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多一些宽容的支持,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一些赞赏的目光,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生。第三要做到和善待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可见教师做到和蔼善良、平易近人至关重要。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需要,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做一个友善之人,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可亲、可近、可敬,为你的行所吸引,在无形中感召学生。“身教胜于言教”,德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先做到,不仅对待学生要和善可亲,对待同事朋友也要做到言行一致,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真正起到模范和榜样作用,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教育的崇高使命。

总之,教师在平凡岗位上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作为教师,我们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社会期许出发,乐教勤业,诚信包容,友爱和善,努力做一个敬业奉献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宽容友善的人,让道德正能量成为教师的魂,在追寻梦想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刘晓明.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刘晓明.生本备课——备课与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5]申继亮.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猜你喜欢

师德道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